《上平江徐侍郎十绝句》

时间: 2025-01-27 03:17:25

声华奕世擅江南,谁似公家伯仲间。

想见当年育英物,高秋爽气满西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华奕世擅江南,谁似公家伯仲间。想见当年育英物,高秋爽气满西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在描绘江南声华的同时,提及了公家二位伯仲之间的卓越成就。想必当年栽培英才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而如今高秋的清爽气息正弥漫在西山之上。

注释:

  • 声华:指名声和才华。
  • 伯仲:指兄弟或同辈中的优秀者。
  • 育英物:培养英才的事物。
  • 高秋爽气:指秋天的清爽气候。

典故解析:

“江南”常被称颂为风光旖旎之地,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在此地留下了众多佳作。而“伯仲”则暗指那些在文才上出类拔萃的人,意味着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强调了诗人在此环境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表现出对人事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聚会之时,正值高秋季节,诗人感慨万千,回忆起往昔的育才之事,表达了对英才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南的声华为引子,展示了公家二位伯仲之间的杰出成就,反映了诗人对人才的挖掘与重视。诗中“声华奕世”一语,既展现了江南的文化底蕴,也隐喻了在这片沃土上涌现出的众多才俊。接着,诗人通过“想见当年育英物”描绘了自己对英才培养的珍视,仿佛重温往昔,令人倍感亲切。

“高秋爽气满西山”,一句则将视野扩展至自然,描绘了高秋的清新气息,象征着理想与希望的到来。整首诗在意象上跳跃于人事与自然之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声华奕世擅江南:江南的声名与才华在世间享有盛誉。
  2. 谁似公家伯仲间:谁能与公家中的优秀人才相媲美呢?
  3. 想见当年育英物:想必还能见到当年培养英才的情景。
  4. 高秋爽气满西山:如今高秋的清爽气息充盈在西山之上。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声华奕世”与“公家伯仲”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高秋的爽气象征着希望与清新,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能够在江南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代表文化与艺术的聚集地,象征才华的滋养之地。
  • 伯仲:象征着优秀的人才,体现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高秋:象征着清新与希望,反映出生命的轮回与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声华”指的是什么? A. 文化声誉
    B. 自然景观
    C. 历史事件
    D. 个人经历

  2. “伯仲”在诗中有何含义? A. 兄弟
    B. 同辈中的优秀者
    C. 学者
    D. 官员

  3. “高秋爽气”表示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清新与希望
    C. 恼怒
    D. 迷茫

答案:

  1. A. 文化声誉
  2. B. 同辈中的优秀者
  3. B. 清新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曾协与杜甫的诗作: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时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曾协更侧重于对人才能培养的关注,而杜甫则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必读》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