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衮臣挽诗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23:10

轩冕初期咳唾收,一官白首叹淹留。

已嗟游宦骞腾晚,遽遗功名取次休。

中寿不令周甲子,遗编曾拟传春秋。

未应埋没随黄壤,定作骑鲸汗漫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邵衮臣挽诗二首
(作者:曾协)

轩冕初期咳唾收,一官白首叹淹留。
已嗟游宦骞腾晚,遽遗功名取次休。
中寿不令周甲子,遗编曾拟传春秋。
未应埋没随黄壤,定作骑鲸汗漫游。

白话文翻译:

在刚刚开始名利生涯的时候,我就感到咳嗽和无奈,一位官员到了白头,也只能叹息自己滞留于此。
已经感叹游宦生涯的后期,急于放弃功名,随意停止追求。
中年之际不应被命运局限至周甲子(即六十岁),我曾想把自己的诗文传颂于《春秋》。
不应就此埋没于黄土之中,定将乘着鲸鱼,畅游于海洋。

注释:

  • 轩冕:高位显赫的地位。
  • 咳唾收:指病痛或情绪的压抑。
  • 白首:形容人到老年。
  • 游宦:指仕途、官场生活。
  • 骞腾:飞腾,形容事业的成功或追求的高远。
  • 周甲子:指六十岁,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
  • 遗编:留下的诗文作品。
  • 骑鲸:比喻超越常规,追求自由。

典故解析:

  1. 春秋:指《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书籍,作者是孔子。诗人在此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流传后世。
  2. 黄壤:象征死亡和埋葬,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功名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相对较少,但其诗作多以抒情、咏史见长,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是对邵衮臣的挽诗,表达了对他仕途辛苦和人生感悟的缅怀与惋惜,反映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邵衮臣一生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开头用“轩冕初期”描绘了邵衮臣刚踏入官场时的状态,接着用“白首叹淹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往的无奈。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名利的厌倦,尤其是“已嗟游宦骞腾晚”,显示了诗人对于游宦生活的感慨与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未应埋没随黄壤”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借用“骑鲸汗漫游”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希望能超越世俗束缚,追求更高的理想和自由。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更反映出古代知识分子对自身命运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轩冕初期咳唾收:初入官场就感到无奈与压力。
  2. 一官白首叹淹留:一位官员到了老年,感慨自己仍在此地滞留。
  3. 已嗟游宦骞腾晚:感叹游宦生涯已接近尾声。
  4. 遽遗功名取次休:急于放弃功名,停止追逐。
  5. 中寿不令周甲子:年轻时不应被命运束缚至六十岁。
  6. 遗编曾拟传春秋: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流传后世。
  7. 未应埋没随黄壤:不应就此埋葬在土里。
  8. 定作骑鲸汗漫游:将来要乘鲸而游,追求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咳唾收”与“叹淹留”。
  • 比喻:如“骑鲸”的比喻,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夸张:对于时间的感叹,突出人生的短暂。

主题思想:

本诗以邵衮臣的经历为背景,探讨了名利与人生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功名的思考与超脱,展现了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传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轩冕: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了对名利的追求。
  • 黄壤:象征死亡,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 :象征自由与广阔的天地,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邵衮臣挽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名利追求
    B. 自由向往
    C. 历史反思
    D. 个人情感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骑鲸”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 (对/错)

答案:

  1. B
  2. 自由与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曾协的这首挽诗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杜甫在《登高》中表现出对人生苦难的思索,而曾协则更关注于名利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深情和哲理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 各类古诗文集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