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诗僧》

时间: 2025-01-11 05:39:35

莫把毛生刺,低佪谒李膺。

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

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

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勉诗僧
齐己 〔唐代〕
莫把毛生刺,低佪谒李膺。
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
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
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用尖锐的言辞去伤害别人,谦虚地去拜访李膺(李膺是古代著名的学者)。要小心那些懂得佛理的人,他们会以笑声来讽刺那些只贪图名声的僧人。修道的本性应当如水般柔和,而诗的情感则应如冰般纯净。我们就像莲花社的客人一样,共同在香灯周围吟唱。

注释

  • 毛生刺:毛生,在这里指尖锐的言辞,刺指伤害,意为不要用尖酸的言辞去攻击他人。
  • 低佪:谦卑、恭敬的态度。
  • 李膺:李膺,东汉时期的名士和学者,以其德行和学问著称。
  • 知佛者:指那些懂得佛理的人,通常对佛教有深入理解。
  • 名僧:贪图名声的僧人,往往只在乎外表的名声而非内在的修行。
  • 道性:修道的本性、性格。
  • 莲社客:指的是参与莲社活动的人,莲社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吟诗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字子贞,号无闷,唐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他以诗词见长,尤其以禅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佛教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的某个时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僧侣的看法及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思考。齐己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真正修道精神的追求。

诗歌鉴赏

《勉诗僧》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歌。诗人在开头用“莫把毛生刺”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辞,避免伤害他人,这种对待他人的态度反映了佛教中的慈悲精神。接下来的“低佪谒李膺”,不仅展现了对前辈的尊敬,也暗示了谦逊的重要性。

在中间两句中,诗人进一步分析了对佛教的理解与误解,指出那些表面上了解佛理的人往往会嘲笑那些只追求名声的僧人。这里的“须防”显示出对人性复杂的洞察,提醒人们克服表象,追求内在的真理。

后两句则将诗的情感升华,强调道性应如水般柔和,而诗情则应如冰般纯净,显示出一种理想的修道状态。最后一句通过“莲社客”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和谐的氛围,强调了共同吟唱的美好,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传达了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把毛生刺:告诫人们要温和对待他人,不要以尖锐的方式伤害他人。
  2. 低佪谒李膺:强调谦虚的重要性,向有德之人学习。
  3. 须防知佛者: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懂佛理的人,他们可能会以笑声来讽刺。
  4. 解笑爱名僧:指出贪图名声的僧人只关注外在,而非内在修行。
  5. 道性宜如水:强调修道应具备柔和的性情。
  6. 诗情合似冰:诗的情感应当清澈且纯净。
  7. 还同莲社客:描绘与友人共同吟唱的场景,营造和谐气氛。
  8. 联唱绕香灯:象征着对佛教信仰的共同追求与团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使音乐感增强。
  • 比喻:将道性比作水,诗情比作冰,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情感和修道的特质。
  • 象征:莲社和香灯象征着佛教的清净和和谐。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修道与名利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在修行的重要性,提倡谦逊、温和的处世态度,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共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毛生:象征尖锐的言辞,暗示对他人的伤害。
  2. 李膺:代表知识与德行的象征,鼓励人们向有德之士学习。
  3. 水和冰:分别象征内在的修道特性与诗歌情感的纯净。
  4. 莲社客: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集,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膺”是指谁?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学者和名士
    C. 一位政治家

  2. “道性宜如水”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修道应当冷淡
    B. 修道应当温和柔和
    C. 修道应当坚硬

  3. 诗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贪图名声
    B. 超然物外
    C. 争强好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勉诗僧》与王维的《鹿柴》均反映了对自然和内心的追求,但齐己更注重内在修行的哲理,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二者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