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
满空垂列宿,那个是文星。
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
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
白话文翻译
在这样的宁静夜晚,仿佛是白昼一样清明,幽静的人在小庭院里徘徊。
满天星斗悬挂,哪一颗是文星呢?
这个世界究竟归谁所有,我的心灵向往着宁静。
什么时候能够见到尧舜,重新创造出世间的生灵呢?
注释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清昼:明亮的白天。
- 幽人:指孤独或隐逸的人。
- 小庭:小院落。
- 满空:形容天空中星星众多。
- 垂列宿:星星像串珠一样悬挂。
- 文星:指文学之星,象征文人。
- 世界归谁是:这个世界归谁所有?
- 心魂向自宁:心灵渴望宁静。
- 尧舜:古代贤明的君主,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重为造生灵:重新创造生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字良士,唐代诗人,擅长五言、七言诗。齐己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月下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人们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月下作》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人在月光下的宁静小庭中,感受着清夜的美好,内心却浮现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的“良夜如清昼”勾勒出一种超然的意境,夜晚的宁静和明亮使人感到身心的舒畅。随之而来的“满空垂列宿”则通过星星的意象,引导读者的视线向上,象征着诗人对文化与知识的向往,尤其是对“文星”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出了对世界归属的疑问,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心灵的宁静似乎只能在理想的统治者——尧舜时代中找到,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向往,更是对当下社会的反思。最后一句“重为造生灵”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重现尧舜时代的理想社会,重新创造出和谐美好的生灵。这种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良夜如清昼:夜晚的宁静如同白天一样明亮,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感受。
- 幽人在小庭:隐士在小庭中,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
- 满空垂列宿:天空中星星繁多,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与文化。
- 那个是文星: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望体现。
- 世界归谁是:对社会现状的疑惑,显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心魂向自宁:内心渴望宁静,追求心灵的安宁。
- 何当见尧舜:渴望见到理想的统治者,反映出对历史的向往。
- 重为造生灵:希望能重新创造和谐美好的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比作清昼,增强了宁静感。
- 意象:月亮、星星、小庭等意象,构建出清幽的画面。
- 反问:通过“世界归谁是”启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月下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求,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夜:象征宁静与美好。
- 文星:代表文化与知识的追求。
- 尧舜:象征理想的统治者和社会秩序。
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宁静的夜景,也深含对历史与理想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良夜”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夜晚
B. 灾难的夜晚
C. 普通的夜晚
D. 刺激的夜晚 -
诗人渴望见到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吕洞宾
C. 尧舜
D. 李白 -
“心魂向自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宁静的渴望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功名的向往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齐己《月下作》与王维《鹿柴》:两首诗都表现了月夜的宁静与美好,但齐己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与心灵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相关诗词鉴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