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采莲曲》
时间: 2025-01-08 19:30: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江女,越江莲,齐菡萏,双婵娟。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薄暮归去来,苎罗生碧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越江的女子与莲花的美丽景象。她们在水边嬉戏游玩,采摘莲花,乘着小船,欢声笑语。她们的歌声如水波荡漾,清波荡漾出涟漪。此时,恰逢她们停泊在岛屿旁,几对鸳鸯一同安眠。她们的衣袖都沾满了莲花的香气,香气在空气中弥散。黄昏时分,她们归去,苎罗纺织的轻烟在空中升腾。
注释
- 越江女:指的是在越江地区采莲的女子。
- 齐菡萏:齐,指齐国;菡萏即莲花,形容女子如莲花般美丽。
- 嬉游:嬉戏游玩。
- 浩唱:高声歌唱。
- 漪涟:水面上微波荡漾的样子。
- 鸳鸯:一种象征爱情的水鸟。
- 苎罗:一种植物,通常用来制作轻盈的纺织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其诗以清新脱俗见长,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善于表现女性的柔美和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采莲曲》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频繁活动于水乡,采莲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这首诗正是对这一场景的生动描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采莲曲》是一首描写女子采莲的诗,诗中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蕴含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开篇以“越江女,越江莲”引入,展现了女子与莲花的亲密关系,隐喻了女子的美丽与纯洁。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子在水边嬉戏游玩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诗中的“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描绘了女子的歌声在清波中荡漾,生动地传达出她们的欢愉与青春。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展现了女子与自然的和谐,鸳鸯的出现增添了浪漫气氛,象征着爱情与美好。结尾“薄暮归去来,苎罗生碧烟”则在黄昏时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给人以深远的回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生活的乐趣,充满了生机与情趣,反映了唐代水乡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江女,越江莲:越江的女子与越江的莲花相互映衬,强调了她们的美丽。
- 齐菡萏,双婵娟:莲花的清丽与女子的娇美相呼应,形成对比与和谐。
- 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描绘了女子采莲时的轻松与快乐。
- 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女子的歌声在水面上荡漾,表现出欢愉的气氛。
- 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停船时与鸳鸯同眠,象征爱情与宁静。
-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衣袖沾满莲花香,暗示着女子的魅力。
- 薄暮归去来,苎罗生碧烟:黄昏归去时的宁静,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淡淡的愁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莲花,传达出其清丽与高洁。
- 拟人:歌声与波浪互动,加深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采莲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向往,透过细腻的描写与抒情,展现了人们对爱情与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子:象征着青春、美丽与纯真的爱情。
- 莲花:象征着洁净、高雅的品质。
- 水波: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采莲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齐己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自由
-
诗中描述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 A. 采茶
- B. 采莲
- C. 采果
答案
- B. 齐己
- B. 爱情
- B. 采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采莲曲》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采莲曲》:同样描绘了采莲的场景,但更强调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情感上更加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