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松江陆龟蒙处士》

时间: 2025-01-11 06:08:41

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

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

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

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松江陆龟蒙处士》
作者:齐己

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
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
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
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

白话文翻译:

这万卷书本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名为隐士罢了。
我悠闲地倚靠在太湖的石头上,醉心于听洞庭湖的秋声。
大道究竟在谁的口中开启,诗句自然在点头间成就。
我心中想要拜访你,但途中却被戈矛阻碍了。

注释:

  • 万卷:形容书籍很多,指学识渊博。
  • 处士:隐士,指不仕于朝廷而安于隐居生活的人。
  • 闲欹:悠闲地倚靠。
  • 太湖石:太湖的石头,指自然景观。
  • 醉听:陶醉于聆听。
  • 洞庭:指洞庭湖,湖泊的声音寓意自然的宁静。
  • 道在谁开口:询问究竟何人可以传达真理。
  • 戈矛:古代兵器,象征战乱和纷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子华,号僧齐,擅长诗歌,尤其以写景抒怀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渴望隐逸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纷争的厌倦。

诗歌鉴赏:

齐己的《寄松江陆龟蒙处士》以其简练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争的厌倦。首句“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直接切入主题,质疑世人对学识的追求,指出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称号。接下来的“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陶醉。诗中“道在谁开口,诗成自点头”体现出对真理的探寻,令人思考知识与智慧的真正来源。最后一句“中间欲相访,寻便阻戈矛”则是一种无奈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难以相聚的心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深入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卷功何用:质疑学识的实用性,表明对名利的反思。
  2. 徒称处士休:隐士的称号并不代表真正的清净和安逸。
  3. 闲欹太湖石:描绘恬淡的生活状态,象征诗人对宁静的追求。
  4. 醉听洞庭秋:沉浸在秋日的自然之声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5. 道在谁开口:探讨哲理,反映对智慧的渴望。
  6. 诗成自点头:强调灵感与自我认知的结合。
  7. 中间欲相访: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交流。
  8. 寻便阻戈矛:暗示现实中的阻碍与纷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诗人的心情与境遇。
  • 对仗:如“万卷功何用,徒称处士休”,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醉听”赋予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反思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深刻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湖石:象征自然与闲适的生活。
  • 洞庭秋:寓意秋天的宁静与思索。
  • 戈矛:象征战争与纷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齐己
    C. 杜甫
    答案:B

  2. “万卷功何用”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学识的重要性
    B. 对学识的质疑
    C.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戈矛”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象
    B. 和平
    C. 纷争与阻碍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寄松江陆龟蒙处士》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前者更强调内心的思考与哲理,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