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时间: 2025-01-11 02:47:48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满园桃花在晨露中盛开的景象,令人心醉。诗人感叹桃花的美丽,想要寻找一个地方来欣赏它的红色花朵。温暖的春风吹拂,仿佛来自仙境,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水边的国度。流莺在此应当已看到花瓣飘落,舞动的蝴蝶却似乎还不知空中已落下花瓣。诗人想要画下这幅美丽的图景,枝枝桃花与竹丛相映成趣。

注释:

  • 含露态:含苞待放的状态,沾满露水的样子。
  • 照人红:指桃花的红色映照在人身上。
  • 仙源:形容如同仙境般的地方。
  • 水国:水边的地方,春天的景象。
  • 流莺:流动的黄莺,寓意生动。
  • 舞蝶:翩翩起舞的蝴蝶,象征春天的生机。
  • 拟欲求图画:想要寻找一幅美丽的画面来捕捉这一景象。
  • 枝枝带竹丛:桃花与竹子交错成趣,形成优美的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道纯,号寒山,生于盛唐时期,善于写景抒情,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桃花盛开的时节,诗人置身于桃花林中,感受春天的气息,表现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唐代是文学发展的高峰期,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个人情感,符合当时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桃花》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桃花的美丽与生动的春景。开头的“千株含露态”生动地刻画出桃花在清晨露水中的娇美姿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何处照人红”不仅在询问桃花的颜色何处可见,更是在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随后,诗人借春风的温暖与水国的春和,营造出一种美丽而惬意的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

中间两句“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则是对自然生灵的描写。流莺在盛开的桃花中翩然起舞,似乎已经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而舞动的蝴蝶却还未察觉到落花的空中景象,反映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最后一句“拟欲求图画”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一美丽的景象定格成画的愿望,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桃花的娇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美学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株含露态:描绘了无数桃花在晨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嫩。
  2. 何处照人红:引发疑问,桃花的红色何处可见,表达对美的向往。
  3. 风暖仙源里:温暖的春风仿佛来自仙境,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4. 春和水国中:春天的气息与水边的景象结合,突出春天的生机。
  5. 流莺应见落:流动的黄莺在花中飞舞,暗示春天的气息。
  6. 舞蝶未知空:翩翩起舞的蝴蝶似乎不知花瓣已落,表现春的生动。
  7. 拟欲求图画:想要将这美景画下来,表达对自然美的珍视。
  8. 枝枝带竹丛:桃花与竹丛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比作美丽的画面,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流莺与舞蝶的描写,赋予了自然生灵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露水:象征清新与纯洁。
  • 流莺:象征生动与活力。
  • 舞蝶:象征自然的灵动与自由。
  • 竹丛: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株含露态”所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桃花盛开
    • B. 雨后桃花
    • C. 枯萎的桃花
    • D. 桃树未开花
  2. 诗人在意境中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美丽的图画
    • C. 桃花的香味
    • D. 黄莺的歌唱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齐己的《桃花》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齐己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春天的生机,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壮丽的山水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