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题叆叇轩主瑶台小咏》
时间: 2025-01-27 03:2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已飘零后。向天涯何堪重忆,凤城尊酒。不分推排成老辈,恁许莺花依旧。休采撷江南红豆。谁说芭蕉坚固树,只生生,种得相思够。诗句枉,故人口。君知作达观空否。问往日云愁海思,先生乌有。一剑年年磨不厌,潦倒健儿身手。空赢得花前敛袖。书札长安都冷落,怕西山,也似人消瘦。堆案是楞伽咒。
白话文翻译:
我已在风雨飘零的日子里,向天涯何以堪再回忆那时的欢聚,凤城的酒又何能再饮。不分彼此的亲朋好友,何以在这里依旧如昔,莺歌花舞。不要再去采摘江南的红豆,谁说芭蕉和坚固的树木,只会生长出相思的苦。诗句终究是徒劳,别人也会如此。你知道作达观是否空洞吗?问往日的忧愁与思念,老师已如无物。一把剑年年磨砺,从不厌倦,潦倒的年轻人仍旧有一身本领。只赢得花前收敛衣袖。长安的书信都被冷落,怕西山的景色,也像人一样消瘦。桌子上堆满了楞伽的咒语。
注释:
- 飘零:形容在风雨中漂泊,隐喻人生的无常。
- 凤城:指代盛宴或欢聚的地方。
- 莺花:指春天的鸟和花,象征美好时光。
- 红豆:常用来象征相思之情。
- 楞伽咒:指佛教经典,象征着深邃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中常表现出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典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金缕曲》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尤其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金缕曲》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往日美好回忆的追寻。开篇以“我已飘零后”引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凤城的酒,象征着昔日的欢聚,已成往事,诗人对往昔的依恋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恁许莺花依旧”,这句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依恋,莺花依旧,然而人事已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接下来的“休采撷江南红豆”,则是对“相思”的一种反思与否定,似乎在告诫自己不要再纠结于往昔的情感。
在“问往日云愁海思”中,诗人向往昔的忧愁和思念发问,体现出一种对人生困惑的思考。接着“一剑年年磨不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持与努力,尽管生活潦倒,他依然保持着磨炼自己的决心。
全诗情感层层递进,从对往事的怀念到对现实的无奈,最后回归到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已飘零后:意指自己经历了风雨飘摇的生活,感到孤独。
- 向天涯何堪重忆: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内心充满无奈与伤感。
- 凤城尊酒:指代过去的欢聚时光,象征着快乐与温馨。
- 不分推排成老辈: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亲近。
- 恁许莺花依旧:莺歌花舞依然美好,但人事已非。
- 休采撷江南红豆:劝诫自己不要再纠结于相思之情。
- 谁说芭蕉坚固树:反驳传统观念,强调情感的脆弱。
- 空赢得花前敛袖:在花前只能收敛心中的情感,无法表达。
- 书札长安都冷落:信件被冷落,表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淡薄。
- 堆案是楞伽咒:书桌上满是佛教经典,象征着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凤城尊酒”比喻美好的回忆,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云愁海思”体现了对偶的工整,增强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的流转与时间的无情交相辉映,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花:象征春天和青春的美好。
- 红豆:代表相思与情感的寄托。
- 剑: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坚持。
- 书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城尊酒”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现实的困境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A -
“休采撷江南红豆”反映了诗人对哪种情感的态度? A. 向往
B. 否定
C. 追求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楞伽咒”象征着什么? A. 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B. 对爱情的期待
C.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而谭献则更为关注人生的无常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