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4:09:29

泪缕愁丝款款抽,梦痕和月寄红楼,误教帘箔坠银钩。

落絮无端迷眼角,飞花有意掠眉头,送春才许识温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泪缕愁丝款款抽,梦痕和月寄红楼,误教帘箔坠银钩。
落絮无端迷眼角,飞花有意掠眉头,送春才许识温柔。

白话文翻译:

泪水如细丝一般缓缓流出,愁苦的丝线轻轻抽动,梦中的痕迹与月光一同寄托在红楼之中,误使得帘子和窗帷坠落如银钩。
无缘的落花无端迷住了我的眼角,飞舞的花瓣似乎有意轻轻掠过我的眉头,只有在春天的送别中,才能体会到那份温柔。

注释:

  • 泪缕:指细如丝的泪水。
  • 愁丝:形容愁苦的心情像丝线一样缠绕。
  • 红楼:可以指代女子居住的地方,亦有红颜之意。
  • 帘箔:窗帘和窗帷。
  • 银钩:形容帘子坠落的姿态。
  • 落絮:指飘落的柳絮。
  • 飞花:指飘落的花瓣。
  • 识温柔:了解和体验温柔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清代诗人对情感细腻的观察与表达。其所描绘的细腻情感和景象,常见于古代文人诗词中,尤其是关于春天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克文(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而著称,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善于描绘女性情感及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宫廷文化盛行之际,诗人常通过描绘女性的柔情与内心世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缕曲 其三》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和深刻意象的词作。开头“泪缕愁丝款款抽”,便以泪水和愁苦的丝线,展现了内心的忧伤与无奈。作者通过“梦痕和月寄红楼”的描写,将梦境与月光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忧伤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随后的“误教帘箔坠银钩”,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因情感而导致的错位和失落。帘子坠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与离去,带给人一种深刻的惆怅感。接着,落絮和飞花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情感色彩,落絮的无端和飞花的有意,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一句“送春才许识温柔”,在离别中感受到的温柔,成为全诗的情感升华,仿佛在告诉读者,只有在经历了离别与失去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珍惜那份温柔的情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敏感与深邃的思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泪缕愁丝款款抽”:细腻的泪水与愁苦交织,表达了内心的深切忧愁。
    • “梦痕和月寄红楼”:梦的痕迹与月光交融,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 “误教帘箔坠银钩”:因思念而产生的误解,使得帘子如银钩般坠落,象征着失落。
    • “落絮无端迷眼角”:飘落的柳絮让人迷惑,暗示生活的无常。
    • “飞花有意掠眉头”:飞舞的花瓣似乎有意轻触,增添了温柔的情感。
    • “送春才许识温柔”:在春天的离别中,才真正体会到温柔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细丝,愁苦如缠绕的丝线,生动形象。
    • 拟人:飞花有意掠过眉头,赋予自然物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探讨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去的惆怅,借助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体现了对爱情和温柔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泪缕:象征着伤心和思念,反映出内心的脆弱。
  • 红楼:代表着女性的居所,也可以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落絮与飞花:自然界的变化与情感的流动,反映生活的无常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泪缕”用来形容什么? A. 喜悦
    B. 伤心
    C. 兴奋
    D. 愤怒

  2. “送春才许识温柔”中的“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
    B. 青春
    C. 情感
    D. 离别

  3. 诗中“飞花有意掠眉头”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温柔的渴望
    C. 对春天的喜爱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词相比,袁克文的词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意象更富有变化,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独白与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袁克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