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45:27

去年长至。

眯眼尘沙扬朔吹。

初次游燕。

年已蹉跎兴尚颠。

今年长至。

身在湘天图画里。

景妙于前。

双鬓霜痕又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 其二
去年长至。眯眼尘沙扬朔吹。
初次游燕。年已蹉跎兴尚颠。
今年长至。身在湘天图画里。
景妙于前。双鬓霜痕又一年。

白话文翻译

去年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眼前的尘沙在北风中飞扬。
第一次来到这里游玩,年的流逝让我感到兴致已然消退。
今年再次来到这个时节,我身处湘江的美丽画卷中。
眼前的景色依然美妙,只是鬓角的霜痕又添了一年。

注释

  • 减字木兰花:一种词牌名,常用于抒发情感。
  • 长至: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长至”,即冬至,象征着白昼变长。
  • 眯眼:形容因为风沙而眯起眼睛。
  • 尘沙扬朔吹:形容北风带来的尘土飞扬。
  • 蹉跎:指时光的无情流逝。
  • 湘天:指湘江的天空,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 霜痕:指鬓发中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游燕”,可能暗指游览的地方或特定的地名,表达了诗人在游览时的感慨。湘江则是著名的风景名胜,代表着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之隽,清代诗人,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辛卯年冬至时,反映了作者在时光流逝与美景依然之间的感慨,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思索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冬至为背景,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开篇以“去年长至”引入,回顾过去,充满了无奈与感慨。诗人用“眯眼尘沙扬朔吹”来描绘当时的自然环境,风沙扑面而来,仿佛在象征着记忆的模糊与岁月的苛刻。

接着,诗人提到“初次游燕”,表达了对初次游玩的美好回忆,但随之而来的“年已蹉跎兴尚颠”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对青春的怀念,带有一丝忧伤。转折处,诗人回到当下,身处“湘天图画里”,描绘了此时的美景,体现了对美好环境的珍视和享受。

最后,诗人以“景妙于前,双鬓霜痕又一年”结尾,强调了美景依然如故,而自己的容颜却因岁月的洗礼而改变,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长至”:引入过去的时光,表明时间的流逝。
  • “眯眼尘沙扬朔吹”:描绘自然环境,感受到时光的无情。
  • “初次游燕”: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年已蹉跎兴尚颠”:感叹年华已逝,兴致却不再。
  • “今年长至”:转入当下,强调时间的循环。
  • “身在湘天图画里”:描绘出身处美丽自然的场景。
  • “景妙于前”:强调眼前的美景依旧。
  • “双鬓霜痕又一年”:感叹岁月的流逝与容颜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时间和自然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景色的珍惜,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尘沙: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 湘天:代表美好的自然环境,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霜痕: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表现出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至”指的是哪个节气?

    • A. 春分
    • B. 冬至
    • C. 秋分
    • D. 夏至
  2. 诗人对比了过去和现在,主要想表达什么?

    •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向往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赞美
  3. “双鬓霜痕”主要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美丽
    • C. 岁月的流逝
    • D. 感情的变化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黄之隽的《减字木兰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黄之隽更侧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