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焚香拜元日,受岁客他州。
白发难遮老,新年讳说愁。
无人能访戴,有地足依刘。
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
白话文翻译:
在元旦这天,我焚香祭拜,迎接新年的到来,远方的朋友也来庆祝。
白发已经遮盖不住我的年老,新年却不敢谈论烦恼。
没有人来拜访我,只有这片土地让我依靠。
桃花和李花争相绽放,梅花依旧在微笑,春天的气息没有停歇。
注释:
- 焚香:烧香,表示祭祀、祈福的行为。
- 元日:指农历新年。
- 岁客:指新年的客人,或指他乡的朋友。
- 讳说:忌讳提及。
- 无人能访戴:无人来拜访戴某(指诗人)。
- 地足依刘:此处的“刘”是指刘叔冶,诗人对其的依赖。
- 桃李争春事:桃花和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的景象。
- 梅花笑未休:梅花在春天依然绽放,寓意着生机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季明,号复古,宋代诗人。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农历新年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祝福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人通过“焚香拜元日”这一仪式,展现了对新年的热切期待,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白发难遮老”的无奈。新年本应是喜庆的时刻,但诗人因“新年讳说愁”而感到忧伤,反映出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诗中“无人能访戴”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深化,似乎在暗示他在新年之际的孤寂与无依。接着,诗人提到“有地足依刘”,刘叔冶作为朋友的存在,给予了他一种依靠的感觉,显示出人际关系在孤独中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不仅点明了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新年和春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期待,也有对孤独的感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焚香拜元日:在新年这一天,进行祭祀活动,表达对新一年的迎接与祝福。
- 受岁客他州:远方的朋友也来共同庆祝新年,表现出节日的热闹。
- 白发难遮老:年纪渐长,白发显现,无法掩盖衰老的事实。
- 新年讳说愁:尽管新年到来,但内心却不愿提及烦恼,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无人能访戴:在这个节日里,感到孤独,没有人来拜访自己。
- 有地足依刘:只有与刘叔冶的关系让自己感到依靠与安慰。
- 桃李争春事:春天来临,桃花与李花竞相开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 梅花笑未休:梅花在春季依然盛开,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焚香拜元日”和“受岁客他州”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梅花“笑未休”,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桃李、梅花等自然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新年与春天的描写,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期望,表达了在孤独中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展现了人际关系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焚香:代表祭祀与对神明的敬仰。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桃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生命
D. 快乐 -
“桃李争春事”中的“桃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果树
C. 人际关系
D. 诗人朋友 -
诗人对新年的态度是?
A. 高兴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元日》
- 陆游《春日偶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戴复古的《元日二首》与王安石的《元日》进行对比。王安石在《元日》中表现出一种乐观与喜悦的情绪,而戴复古则通过表现孤独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对新年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基础知识》
- 相关古诗词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