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绿阴亭自唐时有之到今五百年卢肇二三公题诗
作者:戴复古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惨惨秋风吹客襟,
唐人遗迹宋人吟。
浮云世事多迁变,不独此亭无绿阴。
白话文翻译:
秋风凄凉,吹动了我的衣襟,
唐代的遗迹让宋人也吟咏不已。
世事如浮云般多变,不仅此亭失去了绿色的阴影。
注释:
- 惨惨:形容秋风的凄凉、悲伤。
- 客襟:客人的衣襟,这里指诗人自己,反映出他内心的孤寂。
- 唐人遗迹:指唐代留存下来的文化和诗词。
- 浮云: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绿阴:指树木的绿荫,象征着生机和宁静。
典故解析:
“唐人遗迹”可追溯至唐代的许多文化和文学成就,反映了诗人在感慨历史变迁的同时,对前贤的敬仰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日,诗人置身于绿阴亭,感受到秋风的萧瑟与历史的沧桑,抒发对唐宋之变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风的惨淡和唐代遗迹的吟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感伤。开头的“惨惨秋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着提到的“唐人遗迹”,则是对历史的回顾,诗人通过对唐代文化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与敬仰。最后一句“浮云世事多迁变”更是将个人情感提升到对世事无常的普遍思考,反映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绿阴”的缺失,象征了生机的逝去与时光的流逝,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惨秋风吹客襟:秋风凄惨,触动了客人的衣襟,暗示诗人心情的沉重与孤独。
- 唐人遗迹宋人吟:唐代的文化遗留让宋代人也为之吟咏,体现了对历史的传承与敬重。
- 浮云世事多迁变:世事如浮云般变化多端,强调了人生无常。
- 不独此亭无绿阴:不仅这个亭子失去绿荫,暗指更广泛的失落与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事比作浮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变化无常的主题。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沉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凋零与孤独,代表着时光流逝。
- 绿阴:象征着生机、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浮云:象征着世事的多变与虚无,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惨惨秋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惊喜
D. 无聊 -
“浮云世事多迁变”中的“浮云”比喻什么?
A. 天空
B. 生命
C. 世事的变化
D. 自然景象 -
此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怀念过去与感叹人生无常
C. 赞美友情
D. 描绘秋天的美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王维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秋夕》相比,戴复古的诗更加强调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融合。两者都表现出秋季的萧瑟,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