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4 08:4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三首 其一
作者: 宋琬 〔清代〕
把酒花前,俛仰乾坤,犹剩吾曹。
忆西清奉引,曾陪汲黯,南冠憔悴,同祭皋陶。
谏草空焚,钓竿长把,三径荒芜仲蔚蒿。
长安道,叹东门黄犬,几度悲号。
于今华发萧萧,但痛饮狂歌兴未消。
向莲社参禅,无人能解,醉乡娱老,有脱而逃。
白眼看他,飞扬跋扈,蜾裸螟蛉之二豪。
三年后,看两家儿子,谁似枚皋?
白话文翻译:
在花前把酒,仰望天地,依旧属于我们。
回忆起西清的宴会,曾陪伴汲黯,南冠的憔悴,一同祭奠皋陶。
谏言的草稿被空焚,钓竿长长,三条小径荒芜,只剩仲蔚蒿。
长安的道路上,叹息东门的黄犬,几度悲鸣。
如今华发萧瑟,唯有痛饮狂歌的兴致未减。
向莲社参禅,却无人能懂,醉乡中娱老,想要逃离却又难脱。
冷眼看他,飞扬跋扈,宛如蜾螺与螟蛉这两位豪杰。
三年后,看看两家儿子,谁更像枚皋?
注释:
- 花前:指在花丛中。
- 俛仰:低头仰望。
- 吾曹:我们。
- 西清奉引:指西清宴会,盛大的酒宴。
- 汲黯:汉朝的名士,因谏言被贬。
- 南冠:指被贬的官员。
- 皋陶:古代法官,象征公正。
- 谏草:指上奏的谏言草稿。
- 仲蔚蒿:一种野草,象征荒凉。
- 华发:白发,年老的象征。
- 莲社:指修禅的地方。
- 飞扬跋扈:形容人骄横自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抒情和咏怀见长,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借酒抒怀,回顾历史,表达对时局的无奈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三首 其一》以豪放激昂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便以“把酒花前”引入,营造出一种洒脱的氛围,似乎在与友人为伴,畅谈人生。然而,随后的回忆则透露出浓厚的惆怅。诗人提到汲黯与南冠,暗指自己与历史名人的遭遇,感叹命运的无常。
诗中“谏草空焚,钓竿长把”更是将个人的失落与社会的荒凉紧密结合,表达了对政治的反思与对闲适生活的渴望。长安道的叹息,表现出对繁华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感伤。尽管华发萧萧,诗人却依然坚持在酒中寻找狂歌的快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最后一联“白眼看他,飞扬跋扈”,则是对社会中那些趾高气扬之人的讽刺,反映出诗人对人性的冷眼与对社会的失望。整首诗在哀愁中带着一丝豪情,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批判,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复杂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把酒花前:在花前把酒,表达人生的洒脱与享乐。
- 俛仰乾坤:低头仰望天地,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与思索。
- 忆西清奉引:回忆起盛大的宴会,暗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
- 曾陪汲黯:与历史名士的相伴,突显出自我与历史的关联。
- 南冠憔悴:提及被贬的痛苦,隐含个人的失落。
- 同祭皋陶:与皋陶一起祭奠,象征对公正与理想的追求。
- 谏草空焚:上奏的谏言被焚,表达出对政治的无奈。
- 三径荒芜仲蔚蒿:荒凉的环境反映出社会的颓废。
- 长安道,叹东门黄犬:长安的景象与感叹,展现出城市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
- 于今华发萧萧:白发苍苍,体现岁月的无情。
- 但痛饮狂歌兴未消:虽然年老,依然渴望享乐,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 向莲社参禅:寻求内心的宁静,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 无人能解: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醉乡娱老,有脱而逃:醉酒中寻求逃避,表现出对现实的逃避。
- 白眼看他,飞扬跋扈:对那些骄横之人的冷眼相待。
- 三年后,看两家儿子:对未来的思考,暗示对后代的期望与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醉乡”比喻逃避现实的状态。
- 对仗:如“痛饮狂歌”与“向莲社参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生活态度的矛盾。
- 拟人:“白眼看他”赋予眼睛以情感,增强表现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批判。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时代背景下文人的苦闷与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酒:象征享乐与逃避。
- 黄犬:象征无奈与悲伤。
- 莲社: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汲黯”是哪个朝代的名士?
- A. 汉朝
- B. 唐朝
- C. 宋朝
-
“痛饮狂歌兴未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悲伤
- B. 欢愉
- C. 绝望
-
“长安道,叹东门黄犬”中“东门黄犬”代表了什么?
- A. 繁华
- B. 悲伤
- C. 忍耐
答案:
- A. 汉朝
- B. 欢愉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加乐观,强调了团圆与远望。
- 《静夜思》:同样是对故乡的怀念,但更为柔和,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大全》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