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阳大明》
时间: 2025-01-11 23:37: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阳大明
阳君真确士,孝行动穹壤。
皇上怜其艰,七夕遣回往。
逡巡芭顽石,遗子为馈享。
子既不我受,吾亦不汝强。
风埃难光留,愿子志勿爽。
会当首鼠记,青云看反掌。
白话文翻译:
阳君真是个正直的人,孝顺的行为贯穿天地。
皇上怜惜他的艰难,特意在七夕节让他返回。
他在芭蕉和顽石之间徘徊,留下遗子作为馈赠。
既然孩子不接受我的恩惠,我也不强求你。
风尘难以留下光辉,愿你志向不要被抛弃。
总有一天,我会像鼠子一样记住,青云之上看似近在咫尺。
注释:
- 阳君:指阳大明,诗中的主角。
- 穹壤:意指天地,形容孝行的广泛。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
- 逡巡:徘徊,迟疑不决。
- 芭顽石:比喻困境或艰难的环境。
- 馈享:馈赠与享受。
- 志勿爽:愿你不忘初心,保持志向。
- 首鼠记:比喻犹豫不决,含有不果断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绍兴道人,生于宋代,擅长诗歌,作品多描绘人性和社会百态。其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主要是为了表达对阳大明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对忠诚和孝道的推崇。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阳大明的歌颂,展现了作者对忠诚与孝道的深刻理解。诗中开篇即点明阳君的品德,以“真确士”形容其正直,并通过“孝行动穹壤”强调其孝顺的行为影响深远。接着,诗人提及皇上的怜悯,说明阳君的艰难遭遇,并借七夕这一传统节日表达对团聚与温情的向往。
“逡巡芭顽石”一句,描绘了阳君在艰难环境中的徘徊,隐喻着生活的不易。而“遗子为馈享”则反映了阳君对于后代的期望,尽管孩子不愿接受这些馈赠,诗人却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宽容。最后,诗人以“青云看反掌”来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尽管生活艰辛,仍愿意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理想。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阳君真确士:称誉阳君为正直的人,直白而有力。
- 孝行动穹壤:表明其孝顺之心跨越天地,情感深厚。
- 皇上怜其艰:皇帝对其遭遇的同情,反映了权力与人心的交织。
- 七夕遣回往:七夕节的归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富有文化内涵。
- 逡巡芭顽石:象征阳君在困难中徘徊,展现人生的艰难。
- 遗子为馈享: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与祝福。
- 子既不我受:反映父与子的关系,尽管善意却不被理解。
- 吾亦不汝强:表达了诗人对不被接受的理解与放手。
- 风埃难光留:比喻尘世的困扰使理想难以实现。
- 愿子志勿爽:希望阳君的理想不要被现实所抹去。
- 会当首鼠记:比喻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性。
- 青云看反掌:展现追求理想的信念,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孝行动穹壤”与“风埃难光留”,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青云看反掌”象征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拟人:对“风埃”的描写,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忠诚与孝道的重要性,反映了在艰难困境中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君:象征忠诚与正直。
- 穹壤:象征广阔的天地,代表了孝道的影响。
- 七夕:象征团圆与思念。
- 芭顽石:象征生活的困难与阻碍。
- 青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夕”象征什么?
- A. 生日
- B. 团圆与思念
- C. 再见
-
“阳君真确士”中“确士”指的是什么?
- A. 正直的人
- B. 士兵
- C. 国王
-
诗人对阳君的态度是:
- A. 赞美与祝福
- B. 批评与指责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本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注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本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忠诚与孝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