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鹿洞归途感赋》
时间: 2025-01-10 22:48: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鹿洞归途感赋 李鸿章 〔清代〕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就在阆风巅。 孤筇螟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低徊朱陆论心地,思使薪穷火不传。
白话文翻译:
鹿已经离去,台上空空,只剩下几间屋子,我仿佛置身于高高的阆风之巅。 独自一人,在烟雾缭绕的路上行走,万壑春色隐藏在洞中的天空。 战乱之后,学生们空有讲席,门前的流水隔绝了尘世的纷扰。 我沉思着朱熹和陆九渊的心学理论,希望知识的火种不会因为传承的中断而熄灭。
注释:
- 鹿去台空:比喻昔日繁华已逝。
- 阆风巅:指极高的地方,比喻高远的境界。
- 孤筇:指孤独的行走。
- 螟踏:轻轻地踏过。
- 万壑春藏:形容山谷中春意盎然。
- 虚讲席:指讲学的地方空无一人。
- 隔尘缘:隔绝尘世的纷扰。
- 朱陆论心地:指朱熹和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 薪穷火不传:比喻知识的传承可能中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战乱后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游览鹿洞后归途中所作,鹿洞曾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但战乱之后,这里变得荒凉。诗中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对战乱后文化传承的担忧,以及对心学理论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鹿洞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战乱后文化传承的担忧。诗中“鹿去台空屋数椽”一句,以鹿去台空的形象,暗示了昔日繁华的消逝。“孤筇螟踏烟中路”和“万壑春藏洞里天”则通过孤独行走和春意盎然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荒凉与生机的反差。最后两句“低徊朱陆论心地,思使薪穷火不传”,则表达了对心学理论的沉思和对知识传承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鹿去台空屋数椽:鹿已经离去,台上空空,只剩下几间屋子,比喻昔日繁华已逝。
- 置身就在阆风巅:我仿佛置身于高高的阆风之巅,比喻自己处于高远的境界。
- 孤筇螟踏烟中路:独自一人,在烟雾缭绕的路上行走,形容孤独的行走。
- 万壑春藏洞里天:万壑春色隐藏在洞中的天空,形容山谷中春意盎然。
- 乱后诸生虚讲席:战乱之后,学生们空有讲席,比喻讲学的地方空无一人。
- 门前流水隔尘缘:门前的流水隔绝了尘世的纷扰,形容与尘世隔绝。
- 低徊朱陆论心地:我沉思着朱熹和陆九渊的心学理论,表达对心学理论的沉思。
- 思使薪穷火不传:希望知识的火种不会因为传承的中断而熄灭,表达对知识传承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鹿去台空”比喻昔日繁华已逝,“阆风巅”比喻高远的境界。
- 拟人:如“孤筇螟踏”形容孤独的行走。
- 对仗:如“鹿去台空”与“置身就在”,“孤筇螟踏”与“万壑春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战乱后文化传承的担忧。通过描绘鹿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繁华的怀念;通过对心学理论的沉思和对知识传承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鹿去台空:昔日繁华已逝的意象。
- 阆风巅:高远的境界的意象。
- 孤筇螟踏:孤独行走的意象。
- 万壑春藏:山谷中春意盎然的意象。
- 虚讲席:讲学的地方空无一人的意象。
- 隔尘缘:与尘世隔绝的意象。
- 朱陆论心地:心学理论的意象。
- 薪穷火不传:知识传承可能中断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鹿去台空”比喻什么? A. 昔日繁华已逝 B. 鹿的离去 C. 台上的空旷 D. 鹿的归来
-
“孤筇螟踏烟中路”中的“孤筇”指什么? A. 孤独的行走 B. 孤独的竹子 C. 孤独的鹿 D. 孤独的台
-
“低徊朱陆论心地”中的“朱陆”指谁? A. 朱熹和陆九渊 B. 朱熹和陆游 C. 朱熹和陆机 D. 朱熹和陆羽
-
“思使薪穷火不传”中的“薪穷火不传”比喻什么? A. 知识的传承可能中断 B. 薪火的熄灭 C. 薪火的传递 D. 薪火的燃烧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
- 陆九渊的《心学》
诗词对比:
- 朱熹的《观书有感》与李鸿章的《游鹿洞归途感赋》都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 陆九渊的《心学》与李鸿章的《游鹿洞归途感赋》都涉及心学理论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熹全集》
- 《陆九渊全集》
- 《李鸿章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