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无月》
时间: 2025-01-10 18:5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夕无月 丘逢甲 〔清代〕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整个城市灯火辉煌,春烟缭绕,但宝月却被海天隔断,看不见。 看到六鳌仙流泪,神山已经沉没三年了! 这三年的元宵夜,月亮都没有光亮,真正的明月应该还在故乡。 想要穿越海天去寻找月亮,五更时分,我在梦中飞渡过鲲洋。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城灯市:指元宵节夜晚,城市中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 荡春烟:形容春日的烟雾缭绕。
- 宝月:指明亮的月亮。
- 六鳌仙:传说中的海上仙人。
- 神山:指传说中的仙山。
- 鲲洋:指广阔的海洋。
典故解析:
- 六鳌仙:出自古代神话,指居住在海中的仙人。
- 神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如蓬莱、方丈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蛰庵,晚清诗人,台湾人。他的诗作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诗人因思念故乡而感到月亮无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元宵节无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满城灯市荡春烟”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宝月沉沉隔海天”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寂和远离故乡的无奈。后两句通过“六鳌仙有泪”和“神山沦没已三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最后两句“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则展现了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但“宝月沉沉隔海天”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寂和远离故乡的无奈。
- 第二句通过“六鳌仙有泪”和“神山沦没已三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 第三句“三年此夕月无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最后一句“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则展现了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宝月沉沉隔海天”中的“宝月”比喻明亮的月亮,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寂和远离故乡的无奈。
- 拟人:“六鳌仙有泪”中的“有泪”赋予了六鳌仙人的情感,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通过元宵节无月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孤寂和远离故乡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满城灯市: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 宝月:明亮的月亮,象征故乡和希望。
- 六鳌仙:海上仙人,象征远离故乡的无奈。
- 神山:仙山,象征故乡和理想。
- 鲲洋:广阔的海洋,象征诗人渴望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宝月沉沉隔海天”中的“宝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亮 B. 珍贵的宝石 C. 宝藏 D. 宝剑
-
诗中“六鳌仙有泪”中的“六鳌仙”出自哪个神话? A. 古代神话 B. 现代神话 C. 西方神话 D. 东方神话
-
诗中“神山沦没已三年”中的“神山”指的是什么? A. 仙山 B. 神庙 C. 神像 D. 神木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丘逢甲的《元夕无月》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丘逢甲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丘逢甲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