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禁罢长策,安危系水军。
古愁下淮水,清感入津云。
割地匈奴计,和戎宰相勋。
苍凉怀汉室,肠断武安君。
白话文翻译:
海禁已经解除,国家的安危都依赖于水军的表现。
古代的忧愁流向了淮水,清新的感慨又随云彩进入了津城。
割地的计谋来自匈奴,和戎的功勋却是宰相的荣耀。
怀念汉朝的苍凉,武安君听到后心中肠断。
注释:
- 海禁:指的是对海洋贸易的禁止或限制。
- 水军:指的是海上的军队,负责海上防御和作战。
- 古愁:指古代的忧伤和愁苦。
- 淮水:淮河,流经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河流。
- 清感:清新的感受和情感。
- 津云:指的是津城的云,津城是指天津一带。
- 匈奴:古代的游牧民族,曾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
- 和戎:与外族和解或结盟。
- 宰相:古代最高的官职之一,掌握国家大权。
- 武安君:指的是汉代著名的将领平原君赵武,后世常用以指代对国家忠诚的将领。
典故解析:
- 武安君:原为汉代将领,后世常用以象征忠诚与悲壮的情感。
- 匈奴计:历史上关于匈奴与汉之间的地盘争夺,象征国家的困境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光,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诗作往往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国家政治动荡、海禁政策解除的背景下,诗人借用古代典故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注,情感深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强烈的历史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为主线,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思考与感慨。开篇的“海禁罢长策”点明了时代变迁的背景,海禁的解除不仅是经济政策的变化,更是国家安危的隐喻。诗人对水军的关注,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全的敏感与忧虑。
接着,诗人以“古愁下淮水”引出历史的沉重和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伤之情。诗中提到的“割地匈奴计”与“和戎宰相勋”,揭示了外敌对国家的威胁,以及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宰相所需面对的艰难选择,展示出国家在外敌面前的无奈与屈辱。
最后一句“苍凉怀汉室,肠断武安君”以强烈的情感收尾,表达了对汉朝辉煌的怀念和对忠臣良将的不舍,情感深邃而悲壮,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的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禁罢长策:海禁政策的解除,意味着国家在外交与经济上的新策略。
- 安危系水军:国家安全与命运依赖于水军的战斗力。
- 古愁下淮水:古代的忧愁如同淮水流淌,表明历史的沉重。
- 清感入津云:清新的感受随云彩飘入津城,表达了一种希望与感慨。
- 割地匈奴计:指历史上割地给匈奴的策略,反映了国家的屈辱。
- 和戎宰相勋:宰相与外族和解的功勋,表现了政治的复杂与无奈。
- 苍凉怀汉室:对汉朝的怀念,感叹当年的辉煌已不再。
- 肠断武安君:对忠臣的哀悼,表现了对历史的深情与痛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危系水军”和“古愁下淮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肠断武安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悲痛。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加深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对历史的沉思与对忠臣的哀悼,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警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禁:象征国家政策的变化。
- 水军:象征国家安全的依赖。
- 淮水:历史的流淌与沉重。
- 匈奴:外敌的威胁与侵扰。
- 汉室:辉煌的历史与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禁罢长策”中的“海禁”指的是: A. 内政政策 B. 海洋贸易的禁止
C. 军事策略
D. 外交政策 -
“苍凉怀汉室”中的“汉室”指的是: A. 汉朝 B. 汉族 C. 汉家
D. 汉字 -
诗中提到的“肠断武安君”表达了: A. 对忠臣的敬仰
B. 对国家的失望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无奈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余光中《乡愁》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本诗在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上有共通之处,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展现了国家的沧桑与无奈,而廖光则通过历史典故寄托对未来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