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尽南征感,苍茫落日初。
忧时堕清泪,扶马上边书。
痛惜藩篱撤,凄凉部落疏。
小人空有策,怀抱几曾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征的无尽感慨,眼前的落日显得苍茫无边。忧虑时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骑马时只能在马边写下这些愁苦的文字。感叹藩篱的撤除,使得部落愈加凋零孤寂。小人虽有计谋,却从未真正付诸实践。
注释:
- 南征:指向南方出征,常用来形容战争或征伐的行为。
- 苍茫:形容景色广阔而迷茫,常用来渲染孤独和无助的氛围。
- 堕清泪:流下清泪,表达悲伤与忧虑。
- 扶马上边书:骑马时在马边写字,形象地反映了诗人的不安与忧虑。
- 藩篱:指防护设施,隐喻社会的保护与安全。
- 小人:通常指心胸狭隘、缺乏远见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光,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风格沉郁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感受到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无助,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的“不尽南征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忧伤的氛围,诗人不仅是在描述个人的情感,同时也在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随着“苍茫落日初”的描绘,诗人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意境,仿佛在暗示着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奈。
“忧时堕清泪”这一句,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痛心与绝望。接下来的“扶马上边书”,则体现了作者在动荡中仍不忘记录自己的感受,显示出一种坚韧的精神。后两句则更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尤其是对“小人”的指责,暗示着当时社会中那些缺乏远见与责任感的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反思,既有对国事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尽南征感:表达了对南方征战的无尽感慨,反映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家国的担忧。
- 苍茫落日初:描绘了一个宏大的背景,落日象征着光明的消逝,暗示着未来的迷茫。
- 忧时堕清泪:流泪是忧虑的自然反应,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心。
- 扶马上边书:在这种忧虑中,诗人选择记录自己的思考,体现出一种逃避现实却又无法真正逝去的心情。
- 痛惜藩篱撤:藩篱的撤除意味着安全感的丧失,部落的凋零象征着社会的崩溃。
- 小人空有策:对那些只会空谈而无实干的人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日”比作即将消失的希望,增强了诗的悲凉感。
- 对仗:如“忧时堕清泪,扶马上边书”,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写,使景物也充满情感,形成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悲苦的深切思考,强调了历史的悲剧与个体命运之间的紧密关系,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抗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征:象征着战争与征伐,反映历史的动荡。
- 落日:象征希望的消逝,暗示未来的不确定性。
- 清泪:象征悲伤与忧虑,表现个人的情感状态。
- 藩篱:象征保护与安全,暗示社会的脆弱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不尽南征感”中的“南征”指什么? A. 北方的战争
B. 南方的战争
C. 内部的冲突
D. 国际战争 -
“苍茫落日初”中的“苍茫”意指什么? A. 颜色鲜艳
B. 广阔而迷茫
C. 光明灿烂
D. 具体的地方 -
诗中对“小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美
B. 批判
C. 冷漠
D. 忽视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廖光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廖光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希望。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廖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