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时间: 2025-01-22 04:58:02

老於陈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锺山只隔数重山。

意思解释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原文展示: 老於陈迹倦追攀,但见幽人数往还。
忆我小诗成怅望,锺山只隔数重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日景象的疲倦追忆,只看到幽静之地来往的人影。忆起自己年轻时所作的小诗,感慨万千,只隔着几座山,心中却仿佛隔着千里。


注释:

  • 老於陈迹: “老”指年龄大,熟悉的地方或旧迹。
  • 倦追攀: “倦”意为疲倦,“追攀”指追寻和攀登。
  • 幽人: 指幽静处来往的人。
  • 小诗: 指作者年轻时所作的小诗。
  • 锺山: 指特定的山名,象征着距离与隔阂。
  • 只隔数重山: 意思是只隔了几座山,表达了对距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在龙华院宿夜时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面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的诗作,体现了王安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全诗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思考。首句“老於陈迹倦追攀”便是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对旧时光的疲惫与厌倦,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追忆过往已无心再追逐。紧接着“但见幽人数往还”,描绘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似乎只有往来的人影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沉思。

“忆我小诗成怅望”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创作的怀念与惆怅,仿佛在说,曾经的激情与灵感如今已不再。最后一句“锺山只隔数重山”,则是通过地理的距离隐喻心灵的隔阂,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逾越的情感阻隔。

整体而言,诗中的意象、情感与哲理交织,展现出王安石深邃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深思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於陈迹倦追攀: 表达了作者对旧地的厌倦与疲惫,似乎在说,年纪大了,已无力再去追寻。
    • 但见幽人数往还: 通过描绘静谧的环境,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日的思索。
    • 忆我小诗成怅望: 回想年轻时的创作,带着一丝怅惘与怀念。
    • 锺山只隔数重山: 通过山的隐喻,表达了内心的距离感与思念之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了对称美。
    • 比喻: 将山作为情感的象征,表达了内心的隔阂。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表现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幽人: 代表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思索。
  • 锺山: 象征着心灵之间的距离与情感的阻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疲倦?

    • A. 追忆旧时光
    • B. 书法艺术
    • C. 朋友的离去
    • D. 政治改革
  2. “锺山只隔数重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隔阂与思念
    • C. 对未来的憧憬
    • D. 对他人的怜悯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 反映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安石与李白,王安石的诗更倾向于理性与深思,而李白则更关注于情感的表达与豪放。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