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

时间: 2025-01-26 00:57:29

吴王好射虎,但射不操戈。

匹马掠广场,万兵助遮罗。

时平事非昔,此地桑麻多。

猛兽亦已尽,牛羊在田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王好射虎,但射不操戈。
匹马掠广场,万兵助遮罗。
时平事非昔,此地桑麻多。
猛兽亦已尽,牛羊在田坡。

白话文翻译

吴王喜欢打猎老虎,但并不亲自操戈。
他骑马在广场上飞驰,成千上万的士兵协助他围捕猎物。
如今的局势已不如往日,那里的桑树和麻田长势良好。
凶猛的野兽也已经消失,田间多的是牛羊。

注释

  • 吴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阖闾,他以勇猛著称,热衷于打猎。
  • 射虎:形容吴王喜欢猎捕猛兽,特别是老虎。
  • 操戈:即亲自出征,操控武器。
  • 遮罗:指的是围捕猎物的士兵,遮挡住猎物的逃跑路线。
  • 桑麻:指桑树和麻,象征着安定富庶的农业社会。
  • 猛兽:指的是过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凶猛野兽。
  • 牛羊:代表了安定富饶的农业生活。

典故解析

吴王猎场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王侯贵族的狩猎文化,猎场常常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吴王的猎场不仅是打猎的场所,也是展示王权和军事力量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发展,诗中提到的“时平事非昔”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和平的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朴实,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社会安定和丰饶生活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通过描绘吴王的猎场,反映了一种由盛转衰的历史感。诗的开头提到吴王的打猎活动,勾勒出一幅壮观的场景:王者骑马驰骋于猎场,士兵们围绕着他,体现了王权的威严和军事的力量。然而,紧接着诗人转而描述此地如今的景象,桑麻丰盛,牛羊成群,显示出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中对比了昔日的狩猎与当今的和平,展示了历史的变迁。王安石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图景,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过往辉煌的回忆与思考。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却能深刻感人,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发展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吴王好射虎,但射不操戈:吴王喜欢打猎老虎,但并不亲自上阵作战,暗指他已经不需要亲自参与战争。
    • 匹马掠广场,万兵助遮罗:骑马在广场上飞驰,成千上万的士兵帮助围捕,展现了猎场的壮观与王权的强大。
    • 时平事非昔,此地桑麻多:如今的时局安定,农业发展,反映了和平时代的富足。
    • 猛兽亦已尽,牛羊在田坡:猛兽已不复存在,田间的牛羊象征着安宁与富饶。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的猎场与现在的田园,突显历史的变化。
    • 意象:使用“猛兽”和“牛羊”作为意象,传达了从战争到和平,生活的转变。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发展与人们安居乐业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猛兽:象征着过去动荡不安的时代,暗示着战争的残酷。
  • 牛羊:象征着和平富饶的生活,体现了农业社会的安宁与繁荣。
  • 桑麻:代表着土地的丰饶与人们的劳作成果,象征着安定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王喜欢打猎什么动物? A. 狐狸
    B. 老虎
    C. 鹿
    D. 熊

  2. 诗中提到的“桑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农作物
    C. 士兵
    D. 野兽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生活的安宁
    C. 人生的无常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头》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与李白的《夜泊牛头》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而李白则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安石与北宋政治》
  • 《诗经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