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岁三移节,千山一据鞍。
梅花锦囊古,霜月绣衣寒。
民欲刑几措,公於此岂难?
谁令清庙器?未著侍臣冠。
白话文翻译:
又过了三年,节令已然变迁,千山万水,只有我一人骑马在此。梅花装点的锦囊古老而珍贵,霜月的寒冷让绣衣显得更加冰冷。百姓想要减少刑罚,公事在这里又怎么会艰难呢?是谁让清庙的器具如此冷落?连侍臣的冠冕都未曾佩戴。
注释:
- 再岁三移节:再过一年,节令又变了三次。
- 千山一据鞍:千山万水之中,我唯有一人骑马而立。
- 梅花锦囊:梅花装饰的古老锦囊,象征着珍贵。
- 霜月绣衣寒:霜映月光,绣衣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冰冷。
- 刑几措:指减少或改变刑罚的措施。
- 公於此岂难:公事在这里岂会难做。
- 清庙器:清冷的庙宇中的器具,象征着冷落与无用。
- 未著侍臣冠:连侍臣的冠冕都未曾佩戴,暗示权力的缺失或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龙坡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文、书、画著称于世,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清明政务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与情感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思考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别向运判德献移闽宪》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开头的“再岁三移节”即展示了时光的流逝,作者在这个变化的节令中,既感受到春秋更替,也感受到人事沧桑。千山万水之中,诗人独自骑马,显得孤独而坚定。这种孤独感随着梅花和霜月的意象加深,梅花的珍贵与霜月的寒冷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冷酷。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则转向了对民生的关注,提到“民欲刑几措”,显示了对社会公正的渴望。诗人在思考社会问题的同时,不禁发出疑问,清庙中的器具为何如此冷落,连侍臣的冠冕也未曾戴上,这反映出对官场腐败与无能的失望。整首诗在清冷的意象中蕴含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再岁三移节:时间的变迁,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 千山一据鞍:孤独的身影,展现诗人的坚韧与不屈。
- 梅花锦囊古:梅花的象征意味,代表着珍贵和美好,但同时也有些许的遗憾。
- 霜月绣衣寒:寒冷的环境与诗人的心境形成对比,突显内心的孤寂。
- 民欲刑几措:关注民生,表现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 公於此岂难:反映出诗人对于处理公事的信心。
- 谁令清庙器:质疑社会现象,表现出对权力与道德的反思。
- 未著侍臣冠:象征着权力的缺失,表达出对现状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和霜月比作人情冷暖,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梅花、霜月等意象象征着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代表着诗人向往的理想。
- 霜月:象征着寒冷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锦囊:象征着珍贵的梦想与记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 清庙器:象征着传统与权力的冷落,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坚韧
B. 甜美与柔软
C. 暴风与狂野 -
“再岁三移节”中的“移”字表示什么? A. 变化
B. 静止
C. 增加 -
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体现在诗的哪些部分? A. 开头
B. 中间
C. 结尾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豪情,虽风格迥异,但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平和细腻与杜甫的沉郁悲壮形成鲜明对比。杜甫常以苦难为题材,杨万里则更多地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