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扬子江二首》
时间: 2025-02-04 13:35: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扬子江二首
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殽函百二关。
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
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描绘了扬子江的壮丽景象,诗人以天堑作为屏障,保护着吴地的安宁。面对重重关隘,千里之外的银河如同美丽的海洋,双塔在金山上耸立。隔岸的旌旗让人感受到淮南的亲近,而北方传来的鼓角声则显得悠闲而宁静。感谢江神带来的好天气,波澜壮阔的江面上仿佛时间也被凝聚。
注释:
- 天堑:指天然的屏障,这里比喻江河的阻隔。
- 殽函:古代的关隘,这里用以形容地势险要。
- 银河:指天上的星河,象征着远方的美丽景象。
- 玉塔:指高耸的建筑,这里用以形容江边的塔楼。
- 旌旗:战旗,象征着军事力量。
- 鼓角:指军中的号角声,这里表现出北方的宁静与悠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廷秀,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体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稷不安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过扬子江二首》是一首展现自然壮丽与历史文化的作品,诗人在描绘扬子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吴地的情感。开篇以“天将天堑护吴天”引入,强调了江河的防护作用,暗示着自然界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诗中“万里银河泻琼海”的描写,展现了辽阔的宇宙景象和江河的浩瀚,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而“玉塔表金山”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增添了诗的层次与丰富性。
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旌旗隔岸淮南近”反映出江南的近距离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愫,而“鼓角吹霜塞北闲”则带有一丝对北方遥远风俗的思考,形成了南北对比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最后一句“多谢江神风色好”,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感激,诗人的情感在此达到高潮,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将天堑护吴天”:天设下的天然屏障守护着吴地。
- “不数殽函百二关”:不屑一顾的关口,暗示路途艰难。
- “万里银河泻琼海”:辽阔的银河如同美丽的海洋倾泻而下。
- “一双玉塔表金山”:高耸的玉塔矗立在金色的山峰上。
- “旌旗隔岸淮南近”:隔着江水,淮南的旌旗似乎触手可及。
- “鼓角吹霜塞北闲”:北方的号角声悠然回荡,带来宁静感。
- “多谢江神风色好”:感谢江神带来的良好天气。
- “沧波千顷片时间”:波涛浩渺,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琼海,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旌旗隔岸”“鼓角吹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堑:象征自然的屏障。
- 银河:象征浩瀚的宇宙和人生的远大理想。
- 玉塔:象征人类的文明和精神追求。
- 旌旗:象征国家的力量和军队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堑”是指什么?
- A. 人工建筑
- B. 自然的屏障
- C. 战争
- D. 文化遗产
-
诗句“万里银河泻琼海”中的“银河”象征什么?
- A. 江河
- B. 远方的理想
- C. 火焰
- D. 地平线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过扬子江二首》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前者更注重壮丽的景象与国家情怀,后者则更侧重于宁静与个体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