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时间: 2025-01-26 23:34:38

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作者:杨万里

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送别友人后,心中对于懒散与生活的思考。作者自问,谁不知我懒惰,然而送走客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细雨中的叶声与山色交融在一起,映衬着楼阁的静谧。无论是升起还是沉落的事情,最终都由他去吧。远处的钟声在傍晚时分回应着我,也很少有人提起愁苦的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侬懒:指的是我懒惰。
  • 叶声和雨细:指细雨中树叶的声音。
  • 出处:指事情的起源、缘由。
  • 疏钟:指远处的钟声。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洒脱与释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的山水诗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作品多蕴含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之后,杨万里在清心阁上,面对雨声与山色,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懒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开头两句“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以自问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对自己懒散性格的觉察,似乎在对此感到无奈,但又以“送客何”来化解这一懒惰的情绪,突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接下来的“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描绘了细雨中的静谧氛围,展示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静。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表达了对世事的无所谓,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洒脱,表现出一种“我自悠然”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让整个诗篇在静谧的氛围中结束,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不知侬懒:自问,世人皆知我懒惰。
  2. 其如送客何?:然而送走朋友又有什么关系呢?
  3. 叶声和雨细:细雨中树叶的声音悦耳动听。
  4. 山色上楼多:山的色彩在楼阁上显得更加丰富。
  5. 出处俱为累:无论事情的来由,都是一种负担。
  6. 升沉尽听他:升起与沉落的事物,任其自然。
  7. 疏钟暮相答:远处的钟声在傍晚时分回应。
  8. 也鲜说愁麽:很少有人提起愁苦的事情。

修辞手法:

  • 拟人:细雨与树叶的声音仿佛有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具有平行的结构,如“叶声”和“雨细”。
  • 隐喻:通过自然景物象征内心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色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无所谓与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悠闲与释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反映内心的宁静。
  • 雨细:细雨象征着柔和与细腻的情感。
  • 山色:代表着自然的庄重与宁静。
  • 疏钟: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侬懒”指的是: A. 作者的懒惰
    B. 朋友的懒惰
    C. 自然的懒惰

  2. “叶声和雨细”描绘的是: A. 壮观的山水
    B. 宁静的环境
    C. 热闹的场景

  3. 诗的最后一句“也鲜说愁麽”的意思是: A. 说愁苦的人很多
    B. 很少有人提起愁苦
    C. 愁苦是生活的常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留客》:王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反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浪漫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