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秋入鸣皋》

时间: 2025-02-04 15:24:45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

挂衣冠、初脱尘劳。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

等闲陶写,问甚风骚。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秋入鸣皋
作者: 许古 〔宋代〕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
挂衣冠初脱尘劳。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
等闲陶写,问甚风骚。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鸣皋,清爽的气息飘荡着。我刚刚脱去衣冠,抛开了尘世的劳碌。透过窗户看见山岩和岫石,尽览日夜的变换。夜里的山低,晴天的山近,清晨的山高。闲暇时数一数,村里的酒坊不知有多少。我在微醉中随意挥毫,轻松自在地写作,问我有什么风骚的才情。乐于随意而为,纵然潦倒,也能消磨时光。

注释:

  • 鸣皋:指鸣皋地区,可能是一个风景名胜地。
  • 爽气:指清新的空气。
  • 脱尘劳:抛开世俗的繁忙劳累。
  • 岩岫:山岩和山峰。
  • 村醪:村庄里的酒,醪指酒的一种。
  • 信手挥毫:随意写作,没有拘束。
  • 风骚:指才情和风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古,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自然景色为主,风格简练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本词写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季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行香子·秋入鸣皋》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篇“秋入鸣皋,爽气飘萧”,以清新的秋风引入,营造出一种凉爽、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抛开繁忙的世俗生活,透过窗户欣赏山水,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不同时间段山的变化,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丽。

在“细数闲来,几处村醪”中,诗人提到村中的酒,暗示了他闲暇时的饮酒乐趣,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后半部分的“醉模糊信手挥毫”,展现了诗人陶醉于酒中,随意挥毫的自在与洒脱,体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理念。全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入鸣皋:秋天的气息进入鸣皋,设置了季节背景。
    • 爽气飘萧:清新的空气弥漫,带来一丝凉意。
    • 挂衣冠初脱尘劳:脱去繁重的衣服,摆脱世间的忙碌。
    •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透过窗户欣赏山石,观看日夜的变化。
    • 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描绘不同时间段的山,表现出自然的多态。
    •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回忆闲暇时光,村中酒坊的数量。
    • 醉模糊信手挥毫:在微醉中随意书写,表达随意的创作态度。
    • 等闲陶写,问甚风骚:轻松地创作,问自己有什么风采。
    •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乐于随意生活,即使潦倒也能安然自处。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夜山、晴山、晓山的描写,表现自然的变化。
    • 排比:如“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用“醉模糊”形容心境,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赞美,强调了闲适与自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成熟与收获,带有一丝忧伤与宁静。
  • :象征稳重与永恒,代表自然的美丽与诗意。
  • :象征闲适与放松,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鸣皋”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一个地方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动物
  2. 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 A. 写信
    • B. 作画
    • C. 诗词
    • D. 舞蹈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许古的《行香子·秋入鸣皋》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李白更强调孤独与酒的哲思,而许古则更侧重于闲适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