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令制感秋》

时间: 2025-02-04 15:40:39

金虎肃秋气,属兹摇落时。

淅沥暮蝉澁,嘹唳征鸿悲。

遥巘云冒絮,平林露成帷。

黄凋菡萏盘,戏坠芙蓉枝。

湿叶填断堑,寒藤蔓荒篱。

东储感物变,西陆占星移。

清风已预戒,秋阳岂难知。

偶氽叹憭栗,旧然吐新奇。

想象酒方酣,浩荡思无涯。

不学楚人赋,载赓豳土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恭和令制感秋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金虎肃秋气,属兹摇落时。
淅沥暮蝉澁,嘹唳征鸿悲。
遥巘云冒絮,平林露成帷。
黄凋菡萏盘,戏坠芙蓉枝。
湿叶填断堑,寒藤蔓荒篱。
东储感物变,西陆占星移。
清风已预戒,秋阳岂难知。
偶氽叹憭栗,旧然吐新奇。
想象酒方酣,浩荡思无涯。
不学楚人赋,载赓豳土诗。

白话文翻译

金色的老虎在秋天的气息中显得肃穆,这正是万物摇落的时节。
夕阳下,蝉鸣凄凉,哀怨的鸿雁在空中悲鸣。
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笼罩,平坦的林野被露水垂挂如帷幔。
荷花已然枯黄,戏落在芙蓉的枝头。
湿漉漉的树叶填满了断裂的沟堑,寒冷的藤蔓缠绕着荒废的篱笆。
东边的丰收让人感慨万千,西边的天空似乎在预示着星辰的变迁。
清风已经给出了警示,秋日的阳光难道还不容易识别吗?
偶然间叹息着栗子的落下,旧有的情感却涌现出新的奇思。
我想象着酒正酣畅,思绪如浩荡的江河,无边无际。
我不学习楚人的赋诗,而是吟诵豳土的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1. 金虎:用以比喻秋天,暗指金秋的肃穆。
  2. 肃秋气:形容秋天的气氛严肃而清冷。
  3. 淅沥:形容蝉声的细微和凄凉。
  4. 嘹唳:大声鸣叫,形容鸿雁的悲鸣。
  5. 遥巘:远处的山峦。
  6. 菡萏:即荷花,形容其凋零。
  7. 豳土:指古代豳地,代表一种乡土诗歌。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楚人赋”指的是楚国的赋体文学,暗示诗人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不屑和对乡土文化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融入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丰收的时节,诗人借此契机感怀秋天的变化,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秋天象征着成熟与凋零,诗中融合了丰收的喜悦与失落的忧伤。

诗歌鉴赏

《恭和令制感秋》是一首具有浓厚秋意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邃的感悟。开篇以“金虎肃秋气”引入,生动地展现出秋季的肃穆和丰收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对秋蝉和鸿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遥巘云冒絮,平林露成帷”展现了自然的景象,云雾缭绕、露水垂挂,形成了如帷幕般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黄凋菡萏盘,戏坠芙蓉枝”则表现了秋天的衰败与美丽,荷花的枯萎和芙蓉的摇曳相映成趣,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湿叶填断堑,寒藤蔓荒篱”则描绘了秋天带来的荒凉感,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物质与精神的变迁,反映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清风已预戒,秋阳岂难知”则是一句哲理性的反思,清风和秋阳象征着自然的变化,提醒人们要敏感于时光的流逝。

最后,诗人以饮酒作结,表明即使感慨万千,依然要畅快地享受当下,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哲理,给读者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虎肃秋气:金色的秋天显得肃穆,暗含对季节的敬畏。
  2. 属兹摇落时:这是万物凋零、落叶纷飞的时节。
  3. 淅沥暮蝉澁:蝉声在黄昏中显得凄凉,不再清脆。
  4. 嘹唳征鸿悲:鸿雁在空中悲鸣,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5. 遥巘云冒絮:远处的山被云雾笼罩,似乎在轻轻飘动的絮状物。
  6. 平林露成帷:平坦的林野上,露水形成了帷幕,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7. 黄凋菡萏盘:荷花的枯萎传达了秋天的衰败之美。
  8. 戏坠芙蓉枝:芙蓉花在秋风中摇曳,形成一种动感的美。
  9. 湿叶填断堑:湿润的树叶填满了沟堑,象征着自然的变迁。
  10. 寒藤蔓荒篱:寒冷的藤蔓缠绕着荒废的篱笆,传递出一种荒凉感。
  11. 东储感物变:东边的丰收让人感慨万千,物质的变迁引发思考。
  12. 西陆占星移:西边的星空似乎在预示着未来的变化。
  13. 清风已预戒:清风已经给出了警示,提醒人们要注意变化。
  14. 秋阳岂难知:秋日的阳光难道还不容易觉察吗?
  15. 偶氽叹憭栗:偶然间叹息着栗子的落下,感慨万千。
  16. 旧然吐新奇:旧有的情感却涌现出新的奇思。
  17. 想象酒方酣:想象着酒正酣畅,心情愉悦。
  18. 浩荡思无涯:思绪如浩荡的江河,无边无际。
  19. 不学楚人赋:我不学习楚人的赋体文学。
  20. 载赓豳土诗:而是吟诵豳土的乡土诗歌,体现对地方文化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虎”比喻秋天,展现了季节的特征。
  • 拟人:如“清风已预戒”,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东储感物变,西陆占星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探讨了生命的变迁与自然的循环,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与对当下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虎:象征秋天的肃穆与丰收。
  2. 蝉鸣、鸿雁:传达孤独与哀伤的情感。
  3. 荷花、芙蓉:象征美丽与衰败。
  4. 清风、秋阳: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5. :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与对情感的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虎肃秋气”中的“金虎”比喻什么?
    A. 秋天的气氛
    B. 一种动物
    C. 夏天的残余

  2. 诗中提到的“清风已预戒”是什么意思?
    A. 风景优美
    B. 自然的变化已被感知
    C. 感觉到寒冷

  3. 诗人选择不学习楚人的赋,而吟诵什么?
    A. 唐诗
    B. 豳土的诗
    C. 元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姜特立的秋景描写:杜甫的《登高》更为沉重,而姜特立的《恭和令制感秋》则多了一份洒脱与豁达。在对秋天的描写上,姜特立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显沉重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唐诗三百首》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恭和令制感秋》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

相关诗句

金虎肃秋气,属兹摇落时。下一句是什么

淅沥暮蝉澁,嘹唳征鸿悲。上一句是什么

淅沥暮蝉澁,嘹唳征鸿悲。下一句是什么

遥巘云冒絮,平林露成帷。上一句是什么

遥巘云冒絮,平林露成帷。下一句是什么

黄凋菡萏盘,戏坠芙蓉枝。上一句是什么

黄凋菡萏盘,戏坠芙蓉枝。下一句是什么

湿叶填断堑,寒藤蔓荒篱。上一句是什么

湿叶填断堑,寒藤蔓荒篱。下一句是什么

东储感物变,西陆占星移。上一句是什么

东储感物变,西陆占星移。下一句是什么

清风已预戒,秋阳岂难知。上一句是什么

清风已预戒,秋阳岂难知。下一句是什么

偶氽叹憭栗,旧然吐新奇。上一句是什么

偶氽叹憭栗,旧然吐新奇。下一句是什么

想象酒方酣,浩荡思无涯。上一句是什么

想象酒方酣,浩荡思无涯。下一句是什么

不学楚人赋,载赓豳土诗。上一句是什么

金虎肃秋气,下一句是什么

属兹摇落时。上一句是什么

属兹摇落时。下一句是什么

淅沥暮蝉澁,上一句是什么

淅沥暮蝉澁,下一句是什么

嘹唳征鸿悲。上一句是什么

嘹唳征鸿悲。下一句是什么

遥巘云冒絮,上一句是什么

遥巘云冒絮,下一句是什么

平林露成帷。上一句是什么

平林露成帷。下一句是什么

黄凋菡萏盘,上一句是什么

黄凋菡萏盘,下一句是什么

戏坠芙蓉枝。上一句是什么

戏坠芙蓉枝。下一句是什么

湿叶填断堑,上一句是什么

湿叶填断堑,下一句是什么

寒藤蔓荒篱。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