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四十六》

时间: 2025-01-10 23:20:30

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己形容。

生成本藉铅中汞,变化端由火里龙。

二八莫辞频采造,一三还用苦交冲。

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己形容。
生成本藉铅中汞,变化端由火里龙。
二八莫辞频采造,一三还用苦交冲。
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

白话文翻译

静静坐着,点燃香火,心中默念;
在念中必须见到自己的形象。
生成的本质靠的是铅和汞,
变化的根本在于火中的龙。
二八的时辰不要推辞频繁采集,
一三的时辰还需苦心交融。
这里面有条路可以通向天界,
可以将尘世的踪迹延续至赤松。

注释

  • 焚香:点燃香火,常用于静心或修行。
  • 念念中:指心中默念,专注思考。
  • 己形容:指的是自己的真实形象。
  • 生成:指炼丹或变化的过程。
  • 铅中汞:炼丹时使用的材料,象征内在的本质。
  • 火里龙:比喻变化的力量,火象征着炼化和转变。
  • 二八:指的是二十到二十九岁,青年时期。
  • 一三:指的是十三岁,少年时期。
  • 赤松:指道教传说中的赤松子,象征长生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先(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道教诗人,擅长以诗歌表达道教哲理,关注内修和炼丹术。他的诗作常常探讨生命的意义与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道教徒对修行和炼丹的追求。张继先在诗中探讨了通过修行与内心的自我反省,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诗歌鉴赏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四十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道教的炼丹思想和对内心修炼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静坐焚香的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内省的状态,强调在修行过程中,心灵的自我认知是多么重要。诗的前两句“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己形容”,表现了修行者在静坐中应当认真观察自我,寻找内心的真实。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生成本藉铅中汞,变化端由火里龙”,展示了炼丹的过程,铅与汞的结合象征着天地精华的交融,而火则是变化的力量。这样的意象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暗示了通过内在的修炼,最终能够转化为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再次强调了修行的目的——通向更高的精神世界,追求长生与超脱。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和张继先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静坐焚香念念中:修行者通过静坐和焚香,进入一种冥思的状态。
    2. 念中须见己形容:在这种状态中,应该看到自己的真实本质。
    3. 生成本藉铅中汞:生成和变化的基础在于对内在元素的理解。
    4. 变化端由火里龙:变化的力量源于内心的激情和火焰。
    5. 二八莫辞频采造:青年时期应当积极修行,不应推辞。
    6. 一三还用苦交冲:少年时期也需要努力,不怕艰辛。
    7. 此中有路通天去:修行的路可以通向更高的境界。
    8. 可把尘踪继赤松:可以追随赤松子的踪迹,达到超脱的境地。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火里龙”)、对仗(如“二八莫辞”、“一三还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内心的修行和对炼丹的理解,达到与道合一的境地。

意象分析

  • 焚香:代表着修行和静心,象征着对内心的净化。
  • 铅与汞:象征内在的本质,炼丹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 :变化的象征,代表着激情和生命的转变。
  • 赤松:道教的象征,代表追求长生和超脱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焚香”主要用于: A. 烹饪 B. 修行和静心 C. 装饰

  2. “二八莫辞”中的“二八”指的是: A. 二十到二十九岁 B. 二十到二十六岁 C. 二十到三十岁

  3. “火里龙”象征着: A. 财富 B. 变化的力量 C. 友谊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继先的《金丹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反映了对内心与自然的追求,但张继先更关注于道教的修行过程,而陶渊明则强调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宋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