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二》
时间: 2025-01-24 23:18: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其二
秋来凋尽青山色,我亦添头白。
独行踽踽已堪悲,
况是天荆地棘欲何归。
闭门不作登高计,
也揽茱萸涕。
谁云壮士不生还,
看取筑声椎影满人间。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青山的颜色渐渐凋零,我的头发也渐渐变白。
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心中已感到悲伤,
更何况是满地荆棘,根本无处可归。
我闭门不出,放弃了登高的打算,
即使采摘茱萸也只是流泪。
谁说勇士就一定能凯旋归来,
看看四周,筑起的声响和影子充满了人间。
注释:
- 青山色:青山的颜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踽踽:独自一人,孤独的样子。
- 天荆地棘:天上是荆棘,地上是荆棘,比喻困境重重。
- 茱萸:一种植物,古时有辟邪的象征,采摘茱萸是为了祈求平安。
- 壮士不生还:勇士未必能凯旋归来,反映悲观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精卫(1883-1944),字兆铭,号公衡,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曾是国民政府的要员,后因政治立场的变化而导致了复杂的历史评价。其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汪精卫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处境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其二》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无奈的诗作,诗人在秋天的季节里,借助青山凋零和自己白发的意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开头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凋零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悲哀。接下来的“独行踽踽已堪悲”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和悲伤,独自一人走在荆棘满地的路上,似乎在表达对未来的无望。
“闭门不作登高计”一语,诗人选择了自我封闭,拒绝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表明他已对人生失去希望。而“谁云壮士不生还”则反映了对战斗与牺牲的思考,勇士未必能凯旋归来,暗示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沉重,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是对人生、历史、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来凋尽青山色:秋天来了,青山的颜色逐渐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退。
- 我亦添头白:我也因岁月的流逝而白发渐生,感受到自身的衰老。
- 独行踽踽已堪悲:独自在路上行走,心中感到悲伤。
- 况是天荆地棘欲何归:周围满是荆棘,根本没有归处,表达无助感。
- 闭门不作登高计:选择闭门不出,放弃了追求更高理想的打算。
- 也揽茱萸涕:即使采摘茱萸,也只能流泪,表达内心的苦涩。
- 谁云壮士不生还:质疑勇士未必能凯旋归来,反映迷茫与悲观。
- 看取筑声椎影满人间:周围的悲痛与叹息充斥着整个世界。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天荆地棘”形象地描绘出困境;“谁云壮士不生还”则通过反问加强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明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生机。
- 白发:代表衰老与无奈。
- 荆棘: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
- 茱萸:传统上代表平安与祝愿,但在此语境中流露出无奈与哀伤。
- 壮士:象征勇敢与牺牲,反映出对历史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山色”指什么? a) 青山的颜色
b) 秋天的景色
c) 诗人的心情 -
“谁云壮士不生还”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悲观
c) 幸福 -
诗人闭门不出是因为: a) 想休息
b) 放弃了理想
c) 不想见人
答案:
- a) 青山的颜色
- b) 悲观
- b) 放弃了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汪精卫的《虞美人 其二》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反映了个人的悲伤与困境,而后者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迈与乐观。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汪精卫诗词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