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忆严亲》

时间: 2025-01-24 10:46:51

露下候虫鸣,閒阶取次行。

华星云隙出,凉月户边生。

梦远桑乾水,秋高稷下城。

相看怜弱弟,也解忆神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下候虫鸣,閒阶取次行。
华星云隙出,凉月户边生。
梦远桑乾水,秋高稷下城。
相看怜弱弟,也解忆神京。

白话文翻译:

在露水湿润的夜晚,听到虫鸣声,我在闲暇的台阶上缓步而行。
华丽的星星透过云隙显现,凉爽的月光洒在门边。
梦中遥想桑乾河的水,秋天的高空下稷草在城外摇曳。
兄弟俩相互凝视着,心中惦念着远方的京城。

注释:

  • 露下:夜晚时分,露水在地上。
  • 候虫鸣:等待虫鸣声,这里指静静地聆听虫鸣。
  • 闲阶:闲暇的台阶,指能够随意漫步的地方。
  • 华星:美丽的星星。
  • 云隙:云层的缝隙。
  • 桑乾水:桑乾河,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的重要河流。
  • 稷下城:指的是稷下学宫,古代著名的学术中心,位于今山东省。

典故解析:

  • 桑乾水:桑乾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文人笔下常常提及的水域,象征着思乡和远方的牵挂。
  • 稷下学宫:古代儒学的发源地之一,代表着知识和文化的象征,诗中提到的“稷下”也暗示了诗人对文化和学术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长霞,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却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后人的喜爱。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秋之际,正值八月十五团圆夜,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对兄弟的关怀和对故乡的怀念,反映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诗歌鉴赏:

《八月十五夜忆严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秋夜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便以“露下候虫鸣”引入,营造出一个静谧的夜晚氛围,虫鸣声似乎在轻声诉说着诗人的心声。接着“华星云隙出,凉月户边生”,描绘了星空与明月的美丽,给人以宁静的美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诗中“梦远桑乾水,秋高稷下城”一联,通过对远方河流和高秋的想象,表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相看怜弱弟,也解忆神京”,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对故乡的共同回忆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哀伤的情感。

整首诗在音乐感和意象的交融上展现出诗人的独特风格,情感真挚而细腻,既有个人的感受,也有对时代背景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家国情怀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露下候虫鸣:在露水湿润的夜晚,静静地听虫鸣,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閒阶取次行:在闲暇的台阶上缓步而行,象征着诗人心境的闲适与放松。
  3. 华星云隙出:美丽的星星透过云隙出现,显示了夜空的清朗与明亮。
  4. 凉月户边生:清凉的月光洒在家门边,增添了夜晚的静谧感。
  5. 梦远桑乾水:在梦中遥想着桑乾河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6. 秋高稷下城:高秋的天空下,稷草摇曳,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象。
  7. 相看怜弱弟:兄弟之间相互凝视,流露出对彼此的关爱。
  8. 也解忆神京:一起怀念着京城的往事,突显出对故乡的共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华星云隙出”,将星星与云朵结合,营造出美的意象。
  • 拟人:虫鸣声仿佛在倾诉,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月圆之夜的孤独与思念,构成了诗歌情感的主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凉与静谧,暗示夜晚的氛围。
  • 虫鸣:传达出自然的生机,以及孤独感。
  • 华星:象征美好与光明,给人以希望。
  • 凉月:象征宁静与思念,给人以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乾水”主要代表什么?

    • A. 思乡
    • B. 旅行
    • C. 战争
  2. “华星云隙出”中的“华星”指的是:

    • A. 明亮的星星
    • B. 星星的颜色
    • C. 星星的形状
  3. 诗人是在哪个节日写的这首诗?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诗中通过重阳节的习俗表现兄弟间的情感,情感基调更加直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月亮作为象征,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同样真挚,但形式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