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接父书》

时间: 2025-01-24 10:48:58

久别怀儿女,谁从问起居。

难将为客意,尽此数行书。

令节他乡感,穷愁鬓发疏。

介根城下路,未许赋归欤。

意思解释

寒食接父书

作者: 李长霞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久别怀儿女,谁从问起居。
难将为客意,尽此数行书。
令节他乡感,穷愁鬓发疏。
介根城下路,未许赋归欤。


白话文翻译:

长久的别离让我思念儿女,谁来问起我的生活呢?
作为客人,难以将我的心意表达清楚,只能写下这几行信。
在这节日里,身处他乡,感慨万千,愁苦已使我的鬓发渐白。
就像是那根植城下的道路,我何时才能被允许回归呢?


注释:

  • 久别: 长时间的分离。
  • 怀: 思念。
  • 起居: 生活起居。
  • 为客意: 作为客人所感受到的情感。
  • 令节: 指特定的节日,此处指寒食节。
  • 他乡: 外乡,异地。
  • 穷愁: 形容愁苦得非常厉害。
  • 鬓发疏: 形容鬓发变白或稀疏。
  • 介根: 可能指根植于故乡或家乡的异乡之路。
  • 未许赋归: 还没有被允许回归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长霞,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语言质朴而深情。

创作背景: 诗人在外地思念家人,尤其是在寒食节这个特殊时刻,饱含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寒食接父书》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展现了游子在异乡对家庭的思念之情。诗中开头以“久别怀儿女”引入,直接切入主题,感情真挚。作者通过“谁从问起居”表达了在异乡孤独无助的心境,仿佛在无情的现实中,亲情的温暖显得格外珍贵。

接下来的“难将为客意”,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尽管身为客人,心中有许多话想说,却难以表达。接着“令节他乡感”,诗人借用寒食节这一传统节日,来反映身在他乡的愁苦与思念,体现出节日与游子之间的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介根城下路,未许赋归欤”则以一种哲理的思考结束,表达了对归乡路途的渴望与无奈,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浓厚的思乡情怀,展现了人们在特殊节日里对故乡、家庭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久别怀儿女”:长时间的别离,让我思念我的孩子。
    2. “谁从问起居”:没有人来关心我的生活。
    3. “难将为客意”:作为外地的客人,难以表达我的真实情感。
    4. “尽此数行书”:只能写下这几行文字。
    5. “令节他乡感”:在这个节日里,身在异乡,感受特别深刻。
    6. “穷愁鬓发疏”:愁苦得让我鬓发稀疏。
    7. “介根城下路”:仿佛我根植于家乡,但却在外地徘徊。
    8. “未许赋归欤”:还没有被允许回归,心中充满不甘。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久别”与“寒食”形成对比,表现游子心情的复杂。
    • 比喻: “鬓发疏”比喻因思念而愁苦,形象生动。
    • 排比: “难将为客意,尽此数行书”通过排比强化了无奈感。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游子在节日时对家人的思念与无奈,展现了人们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 儿女: 象征着亲情与家庭的温暖。
  • 寒食: 代表着传统节日的意义,反映节日的孤独感。
  • 鬓发: 体现时间的流逝与愁苦的积累。
  • 城下路: 象征着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阻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寒食节
    • C. 端午节
    • D. 春节
  2. 诗人感叹“穷愁鬓发疏”,这句的意思是:

    • A. 鬓发变黑
    • B. 愁苦使头发稀疏或变白
    • C. 头发长得很快
    • D. 鬓发变得很漂亮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长霞的《寒食接父书》均表现了思乡情感,但前者更多的是孤独与思念的意象,后者则结合了节日的背景,情感更为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长霞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