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金陵秋思》
时间: 2025-01-11 15:09:44意思解释
念奴娇 金陵秋思
原文展示
江山如画,被西风旅雁,做成萧索。
人与门前双树柳,一样悲伤摇落。
旧院花寒,故宫苔破,今古伤心各。
浮生皆梦,可怜此梦偏恶。
看取西去斜阳,也如客意,不肯多担阁。
料得夫容三径里,红到去年篱脚。
瘦削腰围,嵚骨相,厌杀青衫缚。
文章底用,我将归事耕凿。
白话文翻译
这幅江山如画的美景,随着西风的旅雁,显得格外萧索。
人和门前的双柳树,悲伤地摇落着。
旧院中的花寒冷,故宫里的苔藓破碎,古今伤心各自不同。
浮生都是梦,可怜的是这个梦尤其恶劣。
看那西去的斜阳,宛如客人一般,不愿多停留。
据说那三条小径里,去年的红花依然长到篱笆脚边。
身材瘦削,骨骼嵚峻,烦厌那青衫的束缚。
我的文章才华,终究要归于耕作和开垦的实用之事。
注释
- 江山如画:形容山河美丽如画。
- 西风旅雁:指秋天的西风和南归的雁,暗示凋零和离别。
- 双树柳:指两棵柳树,常与离别、思念相关。
- 故宫苔破:指老旧的故宫中长满苔藓,暗示历史的沉淀和沧桑。
- 浮生皆梦:浮生如梦,形容人生短暂、虚幻。
- 三径:指小路,特指隐士的生活。
- 青衫:指青色的衣衫,象征儒士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约1670-约1730),字子华,号秋水,清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他的诗风独特,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念奴娇 金陵秋思》创作于金陵(今南京)的秋季,诗人借助秋天的景象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 金陵秋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反映了诗人对金陵美景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开篇即以“江山如画”引入,描绘出一幅美丽却寂寞的秋景。西风和旅雁的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也暗示了离别与孤独。接着,诗人通过人和柳树的对比,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共鸣,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悲伤。
“旧院花寒,故宫苔破”,则通过对比古今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诗人在这里不仅在怀念过去的美好,也在感叹岁月的无情。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西去的斜阳如同流逝的时光,让人感到无奈。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浮生的无奈与对现实的厌倦,“我将归事耕凿”传达出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选择,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乡的眷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山如画,被西风旅雁,做成萧索。
- 描绘了金陵的美丽风景,但随着秋天的到来,萧索感油然而生。
-
人与门前双树柳,一样悲伤摇落。
- 人和柳树的悲伤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共鸣。
-
旧院花寒,故宫苔破,今古伤心各。
- 旧院的花枯萎,故宫苔藓长满,历史的伤感与现实的悲凉交织。
-
浮生皆梦,可怜此梦偏恶。
- 暗示人生如梦,而这个梦却是悲惨的,表现出对人生的感叹。
-
看取西去斜阳,也如客意,不肯多担阁。
- 斜阳如同匆匆的客人,不愿停留,象征时间的流逝。
-
料得夫容三径里,红到去年篱脚。
- 提到去年的红花,暗示美好时光已逝,留下的仅是回忆。
-
瘦削腰围,嵚骨相,厌杀青衫缚。
- 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渴望挣脱束缚。
-
文章底用,我将归事耕凿。
- 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决定追求更实际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山如画”比喻金陵的美丽。
- 对仗:如“旧院花寒,故宫苔破”,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斜阳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表现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抒发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祖国的美丽与壮丽。
- 旅雁:象征离别、迁徙的孤独感。
- 柳树:象征离别与哀伤。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人生的感叹
- C. 对自然的描绘
- D. 以上都是
-
“江山如画”中的“江山”指的是哪种意象?
- A. 自然景观
- B. 政治局势
- C. 个人情感
- D. 历史记忆
-
“浮生皆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态度?
- A. 幸福
- B. 无奈
- C. 希望
- D. 忧虑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念奴娇 金陵秋思》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勾起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浓烈;而王策的《念奴娇》则通过秋天的意象,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怀念,情感更加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王策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