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励 梁启超 〔清代〕
平生最恶牢骚语,作态呻吟苦恨谁。 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 立身岂患无余地,报国惟忧或后时。 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群儿。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最讨厌牢骚话,装模作样地呻吟,究竟是在怨恨谁呢? 世间万事,祸患往往伴随着福气,百年的努力与命运相互抗衡。 立身处世,何必担心没有退路,报效国家只怕时机迟了。 在成为英雄之前,先要学会道德,怎会愿意与那些轻浮之辈比较荣辱。
注释:
- 牢骚语:指抱怨不满的话。
- 作态:故意做出某种态度或表情。
- 呻吟: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 苦恨谁:究竟是在怨恨谁。
- 祸为福所倚:祸患中往往隐藏着福气。
- 力与命相持:人的努力与命运相互抗衡。
- 立身:指立身处世。
- 余地:退路,转圜的余地。
- 报国:为国家效力。
- 后时:迟到,错过时机。
- 学道:学习道德修养。
- 荣瘁:荣辱,指成功与失败。
- 校群儿:与那些轻浮之辈比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梁任公,广东新会人,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清末民初时期所作,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梁启超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诗中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梁启超的人生哲学和政治抱负。首联直抒胸臆,表明他对牢骚和无病呻吟的厌恶,强调了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颔联通过对“祸为福所倚”的辩证思考,展现了他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智慧。颈联则表达了他在立身处世时的自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尾联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在追求个人成就之前,应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时代感,是梁启超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最恶牢骚语,作态呻吟苦恨谁。
- 表达了作者对消极抱怨的反感,认为这种行为是无意义的。
-
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
- 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祸福相依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努力与命运抗衡的信念。
-
立身岂患无余地,报国惟忧或后时。
- 展现了作者在立身处世时的自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
-
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群儿。
- 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在追求个人成就之前,应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平生最恶牢骚语,作态呻吟苦恨谁”中的“平生”与“作态”,“最恶”与“呻吟”形成对仗。
- 比喻:如“祸为福所倚”中的“祸”与“福”形成比喻关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积极面对人生,重视道德修养,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作者通过对比人生祸福、个人努力与命运的关系,强调了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智慧,以及在立身处世时的自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牢骚语:象征消极抱怨的态度。
- 祸为福所倚:象征人生祸福相依的辩证关系。
- 力与命相持:象征个人努力与命运的抗衡。
- 学道:象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梁启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消极抱怨 B. 积极面对 C. 无所谓 D. 悲观失望
-
诗中的“祸为福所倚”是什么意思? A. 祸患是福气的来源 B. 祸患中隐藏着福气 C. 祸患与福气无关 D. 祸患是福气的结果
-
作者在诗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 A. 个人成就 B. 道德修养 C. 国家利益 D. 社会地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梁启超的其他诗作,如《少年中国说》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和风格。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同时期的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如康有为的诗作,了解不同思想家的文学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梁启超全集》
- 《清末民初的文学与思想》
-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