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枝 其三 祝允明 〔明代〕 树犹如此我何堪,长笑殷郎气不男。若见女儿腰十五,一生踪迹只江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树木尚且如此,我怎能忍受?长久地笑着,殷郎的气概不再像男子。如果见到十五岁的女儿腰身,一生的行踪只限于江潭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树犹如此: 比喻作者自己的境遇或心情。
- 我何堪: 我怎能忍受。
- 长笑殷郎: 长久地笑着,指殷郎。
- 气不男: 气概不再像男子。
- 女儿腰十五: 十五岁的女儿腰身,形容年轻女子的柔美。
- 一生踪迹只江潭: 一生的行踪只限于江潭之间,形容生活范围狭窄。
典故解析:
- 殷郎: 可能指某个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具体典故需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祝允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作品流传后世。该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或对某段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下创作,表达作者对生活局限性的感慨或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树木和人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生活局限性的深刻感慨。诗中“树犹如此我何堪”一句,以树木的坚韧对比人的脆弱,突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苦闷。“长笑殷郎气不男”则进一步以殷郎的形象,暗示了时代变迁中男子的气概不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精神的失落感。最后两句“若见女儿腰十五,一生踪迹只江潭”,则以女儿的柔美和江潭的局限,形象地描绘了作者一生的行踪和生活范围,充满了对生活局限性的深刻反思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犹如此我何堪: 以树木的坚韧对比人的脆弱,表达作者的无奈和苦闷。
- 长笑殷郎气不男: 以殷郎的形象,暗示时代变迁中男子的气概不再。
- 若见女儿腰十五: 以女儿的柔美,形象地描绘生活的柔美和局限。
- 一生踪迹只江潭: 以江潭的局限,形象地描绘作者一生的行踪和生活范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树犹如此”比喻作者自己的境遇或心情。
- 拟人: “长笑殷郎”将殷郎拟人化,表达时代变迁中男子的气概不再。
- 对仗: “树犹如此我何堪”与“一生踪迹只江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局限性的深刻反思和无奈,通过对比树木和人的境遇,以及殷郎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生活局限性的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 比喻作者自己的境遇或心情。
- 殷郎: 暗示时代变迁中男子的气概不再。
- 女儿腰十五: 形象地描绘生活的柔美和局限。
- 江潭: 形象地描绘作者一生的行踪和生活范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树犹如此我何堪”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长笑殷郎气不男”一句,暗示了什么? A. 殷郎的气概不再像男子 B. 殷郎的笑声长久 C. 殷郎的气概依然像男子 D. 殷郎的笑声短暂
-
诗中“若见女儿腰十五”一句,形容了什么? A. 女儿的腰身柔美 B. 女儿的腰身粗壮 C. 女儿的腰身细长 D. 女儿的腰身僵硬
-
诗中“一生踪迹只江潭”一句,表达了什么? A. 作者一生的行踪只限于江潭之间 B. 作者一生的行踪广泛 C. 作者一生的行踪不确定 D. 作者一生的行踪多变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枝词》其他篇章,可能与该诗有相似的主题或风格。
- 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能与该诗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和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虽然时代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局限性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祝允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