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京口张守》
时间: 2025-01-11 02:0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京口张守》
作者:刘过 〔宋代〕
危楼年少记登临,
老矣重来力不禁。
风月欲谈嫌许事,
山种不险似人心。
淡烟衰草乡关远,
细雨黄花节序深。
虽有小诗行乐处,
世无知己为谁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年轻时曾经登上那座高楼,如今再来已是年老,力气也不如从前。面对美好的风景,想要谈天说地,却又觉得事情太多不便开口。山并不险峻,就像人心一样,难以捉摸。淡淡的烟雾和衰败的草木,让我感受到故乡的遥远,而细雨洒落在黄花上,节气的更迭也显得更加深沉。即便偶尔有小诗可以写来寻乐,然而在这世上却无知己可以倾诉,诗又为谁而吟呢?
注释
- 危楼:高楼,这里象征着过去的记忆和经历。
- 年少:年轻时,指的是诗人往昔的岁月。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
- 山种不险:山并不陡峭,寓意人心的复杂。
- 淡烟衰草:淡淡的烟雾和凋零的草木,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乡愁。
- 黄花:指的是特定的花季,象征着时节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君谏,号青莲,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后因政治原因被贬。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及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过晚年,他回到曾经登临的京口,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谒京口张守》通过对比诗人年轻时与老年时的感受,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开头的“危楼年少记登临”,勾起了诗人昔日的回忆,象征着年轻时的锐气与无限可能。而“老矣重来力不禁”则反映了岁月的无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失落。
接下来的“风月欲谈嫌许事”,让人感受到一种想要交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尴尬,似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岁月的冲刷中变得更加脆弱和复杂。诗中“山种不险似人心”更是直接道出人心的难以捉摸,暗含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最后几句,诗人以“淡烟衰草乡关远”和“细雨黄花节序深”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乡和时间流逝的感慨。结尾“世无知己为谁吟”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诗人虽有创作的冲动,但却无知己来分享,令人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楼年少记登临:回忆年轻时在高楼上登临的经历。
- 老矣重来力不禁:年纪已大,力气无法支撑往昔的追忆。
- 风月欲谈嫌许事:想要与风月畅谈,反而觉得事情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 山种不险似人心:山并不险峻,就像人心难以捉摸。
- 淡烟衰草乡关远:淡淡的烟雾和衰败的草木,令我思念遥远的故乡。
- 细雨黄花节序深:细雨落在黄花上,节气的变化更加深沉。
- 虽有小诗行乐处:即使有小诗可以写来寻乐。
- 世无知己为谁吟:然而世上无知己可倾诉,诗又为谁而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人心,表现出人心的复杂与难以捉摸。
- 对仗:如“风月欲谈嫌许事”,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黄花、细雨等意象象征着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回忆中感受到的无奈和孤独,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楼:象征着青春和追忆。
- 风月:象征自然美好,亦是人情往来。
- 淡烟衰草: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
- 细雨黄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节气的更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危楼年少记登临”的意思是: A. 年轻时的记忆
B. 高楼的危险
C. 老年回忆
D. 登楼的勇气 -
“世无知己为谁吟”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兴奋
D. 平静 -
诗中“山种不险似人心”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山很高
B. 山很平
C. 人心复杂
D. 人心简单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过的《谒京口张守》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李白则是通过月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