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陈总领五首》
时间: 2025-01-25 22:56: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陈总领五首
作者: 刘过 〔宋代〕
太宗造唐划随乱,
仁义结民过炎汉。
胡雏负恩逆天纪,
忠义回天四方起。
嗟哉主将失纪律,
百万秦人半为鬼。
浮云改变异今古,
不谓前车眼中睹。
尝时潼关说歌舒,
今日襄阳说皇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兴亡的感慨。诗人提到唐太宗时期国家的混乱,以及对比汉朝时的仁义之治。诗中提到“胡雏负恩逆天纪”,意指那些反叛者背叛了恩义,导致国家的动荡。而在这样的乱世中,忠义的精神重新得以振兴。接着,诗人哀叹主将失去了纪律,导致无数的秦人变成了鬼魂。浮云象征着历史的变化,诗人反思过去的教训,强调历史的轮回和前车之鉴。最后,诗人提到潼关和襄阳,暗示历史的沧桑变化。
注释:
- 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以治国有道著称。
- 仁义:指的是古代统治者所倡导的道德原则。
- 胡雏:可能指代外族或反叛者,象征着背叛的行为。
- 纪律:指军队或统治者的法度和规矩。
- 百万秦人:指代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强调战争的惨烈。
- 浮云:象征历史的变迁和不定性。
- 潼关、襄阳:古代重要的战略地点,分别位于陕西和湖北,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重要战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季迁,号逢辰,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时事与历史。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以历史为背景进行叙述和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对当时社会动荡与历史反思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线索,通过对唐太宗时期与汉朝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的“仁义”和“忠义”不仅是对古代美德的追忆,也是对现实中失去这些美德的反思。诗人在描绘历史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复杂。在“百万秦人半为鬼”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令人心生怜悯。而“浮云改变异今古”则体现出历史的循环与人类行为的重复,警示后人汲取教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深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宗造唐划随乱:指唐太宗时期的政局混乱。
- 仁义结民过炎汉:比较唐朝与汉朝,强调汉朝的仁义之治。
- 胡雏负恩逆天纪:指外族或反叛者背叛道义。
- 忠义回天四方起:忠义精神的复兴,象征希望。
- 嗟哉主将失纪律:感叹统治者失去法度。
- 百万秦人半为鬼:战争的惨烈,亡灵众多。
- 浮云改变异今古: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无情。
- 不谓前车眼中睹:提醒人们吸取教训。
- 尝时潼关说歌舒:回忆过去的安宁。
- 今日襄阳说皇甫:对比现在的动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仁义结民过炎汉”与“忠义回天四方起”形成对照。
- 夸张:如“百万秦人半为鬼”强调战争的惨烈。
- 象征:浮云象征历史的变化,提醒人们注意过去的教训。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对比,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强调忠义与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宗:国家兴亡的象征。
- 仁义:理想的治国原则。
- 胡雏:代表背叛和混乱。
- 浮云:象征历史的变迁。
- 潼关、襄阳:历史的见证,承载着过往的荣光与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过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百万秦人半为鬼”中的“鬼”指的是什么?
- A) 鬼神
- B) 战死者
- C) 叛徒
-
诗中提到的“浮云”象征什么?
- A) 美好愿望
- B) 历史的变化
- C) 个人的情感
答案:
- B) 宋代
- B) 战死者
- B) 历史的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国家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李白《将进酒》:强调个人豪情与历史的沧桑,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历史文化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