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博士羽人度海之文昌 其二》

时间: 2025-01-23 11:54:49

一毡元不薄,秋去苦炎蒸。

蛤月宛相照,鹏风还可乘。

问奇知鸟迹,散帙到鱼镫。

何待稽淳古,斯人尚结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毡元不薄,秋去苦炎蒸。
蛤月宛相照,鹏风还可乘。
问奇知鸟迹,散帙到鱼镫。
何待稽淳古,斯人尚结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行学者的送别之情。第一句写道,旅行的行囊虽然轻薄,但在秋天的炎热中却显得苦涩。接着提到明亮的蛤月照耀着大地,鹏鸟的强风还能助其飞翔。诗人询问那奇特的鸟类踪迹,散落的书卷已泛至鱼的灯下。最后,诗人感叹,何必依赖古人的智慧,这样的人仍在用结绳的方法记录。

注释

  • :指毡子,常用来做帐篷或包裹物品。
  • 蛤月:指明亮的月亮,像蛤蜊的壳一样光滑。
  • 鹏风:鹏鸟的风,象征着自由和远行。
  • 奇知:指奇特的知识或智慧。
  • 散帙:散落的书卷,象征学问的传播。
  • 鱼镫:古代用以照明的灯具,表明知识的承载和探求。

典故解析

  • :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志向远大,能够飞越海洋的力量。
  • 结绳:古代用来记录的方式,象征着传承与智慧的积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区怀瑞,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应是送别友人或弟子,表达对其远行的祝福与关切,同时反映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和对知识的渴望。开篇以“毡”字引入,形象地描绘出旅途的轻松与沉重,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辛。随后的“蛤月宛相照”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希望。鹏鸟和风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追求,表明诗人对友人勇敢追梦的期许。

在“问奇知鸟迹”一句中,诗人表现出对知识的探求和对奇特事物的好奇,显示出对学问的尊重和向往。而最后的“何待稽淳古”则引发读者思考,古代智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当下个体的努力与实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同时也传达了对知识、自由与探索精神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毡元不薄:意指行囊虽轻,但旅途艰辛。
    2. 秋去苦炎蒸:秋天的炎热依旧让人感到不适。
    3. 蛤月宛相照:明月照耀,象征希望。
    4. 鹏风还可乘:鹏鸟的风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力量。
    5. 问奇知鸟迹:探求知识的道路上,有奇特的经历。
    6. 散帙到鱼镫:知识渊博,书卷散落在灯下,象征着智慧的传播。
    7. 何待稽淳古:不必依赖古老的智慧,强调当下的努力。
    8. 斯人尚结绳:指代那些仍在用传统方式记录的人,象征着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鹏风”象征着自由与理想。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集中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轻便与旅行。
  • 蛤月:代表明亮与希望。
  • :象征高远的志向与追求。
  • 鱼镫:象征知识的承载与传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毡”是什么?
    A. 帐篷材料
    B. 食物
    C. 工具

  2. “蛤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黑暗
    B. 智慧
    C. 希望

  3. 诗人认为古代的智慧是否重要?
    A. 非常重要
    B. 不重要
    C. 重要但需结合现实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区怀瑞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李白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区怀瑞则结合了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区怀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