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续?
歌彻阳春酒半醺,
玉尖搦管蘸香云。
新词未上鸳鸯扇,
醉墨先污蛱蝶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饮酒作乐的场景,酒意微醺,正沉浸在欢快的歌声中。他用玉制的笛子吟唱,笛音仿佛沾染上了香气的云雾。新作的词尚未书写在鸳鸯扇上,醉意却已让墨汁先洇了蛱蝶的裙子。诗中流露出一丝醉意与春日的惬意感。
注释
- 歌彻:歌声响彻,形容歌唱的热闹。
- 阳春:春天,阳光明媚的季节。
- 酒半醺:喝酒喝到微醉的状态。
- 玉尖:指玉制的乐器,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声音。
- 搦管:把乐器拿在手中演奏。
- 蘸香云:形容演奏的声音如同沾染了香气的云朵。
- 新词:新创作的歌词。
- 鸳鸯扇:一种装饰精美的扇子,常象征情侣。
- 醉墨:形容因醉酒而涂抹的墨迹。
- 蛱蝶裙:蛱蝶的翅膀,形容娇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1350年),元代诗人,字德明,号静庵,浙江人。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融入生活细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杨维桢饮酒作乐的时候,春天的气息和醉意交织在一起,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此时社会动荡,元朝末期,诗人借助欢快的场景来逃避现实的压力,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欢愉。开头两句描绘了一种酒意微醺的场景,歌声响亮,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在这幅画面中,诗人不仅表现了春日的美好,更通过微醺的状态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新词未上鸳鸯扇”与“醉墨先污蛱蝶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新创作的期待,后者则是醉意带来的无奈和失落。诗人在这醉意中,不仅感受到创作的灵感,也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逝去的时光。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欢愉与失落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启示人们在享受当下的同时,也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歌彻阳春酒半醺:春天的歌声飘荡,酒意正酣,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 玉尖搦管蘸香云:用玉制乐器演奏,音色如香云般幽雅,描绘出音乐的美感。
- 新词未上鸳鸯扇:新创作的歌词尚未书写,象征着创作的期待。
- 醉墨先污蛱蝶裙:醉酒后墨水洇染了蛱蝶的裙子,表达了醉意带来的意外和混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蘸香云”,将音乐比作香云,展示了音色的优美。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让“醉墨”具有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春日微醺状态下的欢愉与思考,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玉尖:代表高雅与艺术。
- 鸳鸯扇:象征爱情与美好。
- 蛱蝶裙:代表青春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歌彻阳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 A. 忧伤
- B. 欢快
- C. 愤怒
-
“醉墨先污蛱蝶裙”中“醉墨”是什么意思?
- A. 醉酒后写作
- B. 沾了墨水
- C. 喝醉了
-
诗中提到的“鸳鸯扇”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爱情
- C. 竞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杨维桢的《续?》都涉及春天的主题,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杨维桢的欢快形成对比。杜甫的作品中常带有沉重的历史感,而杨维桢则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对美好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杨维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