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10 22:08:29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

翠屏围梦宝熏残。

窗外流莺声乱。

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

闲拈乐府凭阑干。

宿酒才醒一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张榘 〔宋代〕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翠屏围梦宝熏残。窗外流莺声乱。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闲拈乐府凭阑干。宿酒才醒一半。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事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庭院里落花飘零,带着轻微的寒意。翠绿的屏风围绕着梦境,宝香已经燃尽。窗外,黄莺的叫声此起彼伏。醒来后,手腕还支撑着,慵懒地整理着松散的发髻。闲来无事,拿起乐府诗集,倚着栏杆阅读。昨晚的酒意才刚刚消退一半。

注释

  • 春事三分之二:指春天的活动或景象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 落花庭院轻寒:庭院中花瓣飘落,带来一丝寒意。
  • 翠屏围梦宝熏残:翠绿的屏风围绕着梦境,宝香已经燃尽。
  • 窗外流莺声乱:窗外的黄莺叫声此起彼伏。
  • 睡起犹支雪腕:醒来后,手腕还支撑着,形容慵懒的状态。
  • 觉来慵整云鬟:醒来后,慵懒地整理着松散的发髻。
  • 闲拈乐府凭阑干:闲来无事,拿起乐府诗集,倚着栏杆阅读。
  • 宿酒才醒一半:昨晚的酒意才刚刚消退一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情感的深刻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将尽时的景象,通过落花、轻寒、流莺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将尽时的景象,通过对落花、轻寒、流莺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诗中的“翠屏围梦宝熏残”一句,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闲拈乐府凭阑干”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即使春光已逝,依然能从阅读乐府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事三分之二:开篇即点明春天已过大半,暗示时光流逝。
  2. 落花庭院轻寒:通过落花和轻寒的意象,营造出春末的氛围。
  3. 翠屏围梦宝熏残:翠屏和宝熏的描绘,增添了梦境的朦胧美。
  4. 窗外流莺声乱:流莺的叫声,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5. 睡起犹支雪腕:醒来后的慵懒状态,展现了诗人的闲适。
  6. 觉来慵整云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慵懒和自在。
  7. 闲拈乐府凭阑干:通过阅读乐府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8. 宿酒才醒一半:宿酒未醒,暗示了诗人昨夜的欢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屏围梦”将梦境比作被翠屏围绕,形象生动。
  • 拟人:如“流莺声乱”将黄莺的叫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情感的深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着春天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轻寒:营造出春末的氛围,带有一丝哀愁。
  • 翠屏:增添了梦境的朦胧美,象征着美好时光。
  • 流莺: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雪腕:描绘了诗人的慵懒状态,增添了诗意。
  • 云鬟:展现了诗人的自在和闲适。
  • 乐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象征着精神的寄托。
  • 宿酒:暗示了诗人昨夜的欢愉,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翠屏围梦宝熏残”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梦境的朦胧美 C. 秋天的萧瑟 D. 冬天的寒冷

  2. 诗中的“闲拈乐府凭阑干”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忧郁 B. 闲适 C. 忙碌 D. 焦虑

  3. 诗中的“落花庭院轻寒”一句,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榘的《西江月》与苏轼的《江城子》都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但张榘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榘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和李清照的词作,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