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
时间: 2025-01-11 14:5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
作者: 王恭 〔明代〕
燕山榆叶望秋稀,
雪羽潇潇向楚微。
夜雨芦花看不定,
夕阳枫树见初飞。
影随汉骑营边落,
梦绕胡儿笛里归。
君到石城霜渐冷,
莫云声断欲沾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站在燕山上,看到榆树的叶子稀少,仿佛在预示着深秋的到来。白雁在空中飞翔,向楚地的微风倾诉着离愁别绪。夜晚的雨水打湿了芦花,朦胧不清;夕阳下的枫树上,白雁初次展翅飞翔。影子随同汉骑在营边落下,梦中萦绕着胡儿的笛声。等你来到石城时,霜气渐浓,何必说那离别的声音会让人泪湿衣衫呢?
注释:
- 燕山:燕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常被用来指代北方的秋冬。
- 榆叶:榆树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雪羽:指白雁,白色的羽毛如同雪一样。
- 楚微:楚地的微风,这里指代南方。
- 夜雨芦花:夜晚的雨水打落芦花,营造出一种模糊的意境。
- 汉骑:指汉朝的骑兵,代表着边塞的生活。
- 胡儿笛:胡人所吹的笛子,含有异乡情绪。
- 石城:金陵即南京,石城指代南京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恭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同时也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是一首描绘送别场景的诗,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秋意和离愁。首句“燕山榆叶望秋稀”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萧瑟的秋天,榆树的叶子渐渐稀疏,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接着“雪羽潇潇向楚微”,白雁的飞翔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传递出一种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牵挂。
在第三、四句中,夜雨和夕阳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夜雨芦花看不定”展现了夜晚的朦胧和不确定,而“夕阳枫树见初飞”则勾勒了白雁飞翔的画面,夕阳映照下的枫树更显得温暖而惆怅。整体上,诗中通过自然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君到石城霜渐冷,莫云声断欲沾衣”,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深切关注与情感的寄托。霜冷的天气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寒冷,暗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山榆叶望秋稀”:描绘燕山的秋天,榆树的叶子稀少,暗示时光流逝。
- “雪羽潇潇向楚微”:白雁在空中飞翔,带着离愁,向南方的楚地飞去。
- “夜雨芦花看不定”:夜晚的雨水打湿了芦花,朦胧不清,形成一种模糊的意象。
- “夕阳枫树见初飞”:夕阳下,枫树映衬着白雁的初次飞翔,充满温暖与惆怅。
- “影随汉骑营边落”:白雁的影子随汉骑落下,展现出边塞的生活。
- “梦绕胡儿笛里归”:梦中回忆起胡人的笛声,象征着异乡的思念。
- “君到石城霜渐冷”:友人到达石城时,秋霜渐浓,暗示季节的变化。
- “莫云声断欲沾衣”:劝告友人不要过于忧伤,离别的声音不应让人泪湿衣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雁比作雪羽,赋予了其轻盈而冷冽的形象。
- 拟人:夜雨和芦花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人情味。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祝福和对过往的留恋,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山:象征北方的冷峻与孤寂。
- 榆叶:象征秋天的来临与时光的流逝。
- 白雁:象征离别与思念,是友情的寄托。
- 夜雨:象征忧伤与不安,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夕阳:象征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暗示时光的无情。
- 霜:象征寒冷与孤独,预示着离别后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羽”指代什么? A. 雪花
B. 白雁
C. 雨水
答案:B -
“君到石城霜渐冷”中的“石城”是指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答案:B -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A. 雨水与花朵
B. 秋天的榆叶与飞雁
C. 冬雪与寒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津》 by 张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描绘了送别情景,但更加豪放,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豪情。
- 王恭的《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则更为细腻,渗透着离愁与思念的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诗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恭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