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生查子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原文展示:
欹枕背屏山,镜掩灯明灭。
香穗弱难扶,一寸金蚕啮。
抱影欲成眠,翠被寒疑裂。
双筋亸红绫,半落闻檐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的场景。靠着枕头,背对着屏风,灯光在镜子里晃动着时明时灭。香穗的花朵娇弱,难以扶持,一寸金色的蚕在啃食着它的根。抱着影子想要入睡,翠绿色的被子在寒气中似乎要裂开。双筋红绫的帷幕,半垂下来,似乎听见屋檐上滴落的水声。
注释:
- 欹:倾斜,侧卧。
- 屏山:指屏风,古代常用来隔开空间。
- 镜掩:镜子遮住光线。
- 香穗:指花的穗状部分,含有芳香。
- 金蚕:比喻蚕的颜色,暗指名贵事物。
- 翠被:绿色的被子。
- 亸:松开,松弛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观,清代诗人,以词作闻名,尤其擅长描写细腻情感与自然景物,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对夜晚独处的深刻体验中,反映了他对孤独、思念与柔情的细腻体察。
诗歌鉴赏:
《生查子》以其细腻、婉转的情感和清新、自然的意象而受到喜爱。诗中通过描写夜的宁静,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思绪,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的开头以“欹枕背屏山”引入,构建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中,香穗的脆弱和金蚕的啃噬,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与无奈。
“抱影欲成眠”,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安宁与归属,却因寒夜的寒意而感到不安。最后两句则通过“双筋亸红绫”和“半落闻檐铁”的意象,呈现出一种恍惚与现实交错的感觉,仿佛连夜雨也为这份柔情增添了几分凄凉。整首诗既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欹枕背屏山:描绘了诗人侧卧的姿态,暗示孤独。
- 镜掩灯明灭:灯光在镜子中的晃动,象征着不安定的情绪。
- 香穗弱难扶:香穗的脆弱,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
- 一寸金蚕啮:金蚕的啃食,象征着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 抱影欲成眠:渴望安宁,却因孤独而难以入睡。
- 翠被寒疑裂:寒意袭来,翠被似乎要裂开,暗示内心的脆弱。
- 双筋亸红绫:红绫的帷幕,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半落闻檐铁:屋檐上的滴水声,增添了夜晚的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金蚕与香穗的关系,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 拟人:灯光的明灭,赋予了夜晚生动的情感。
- 对仗:“双筋亸红绫”和“半落闻檐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情感的细腻刻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夜晚: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香穗:代表美好事物,易逝的青春。
- 金蚕:象征外界的侵蚀与内心的焦虑。
- 翠被:代表温暖与安全感。
- 红绫:象征梦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穗”象征什么?
- A. 美好事物
- B. 亲情
- C. 友谊
- “镜掩灯明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明亮
- B. 不安定
- C. 平静
- 诗中“翠被寒疑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与不安
- C. 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顾贞观的《生查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展现了对夜晚孤独的细腻描写,但顾贞观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