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後与履常探梅东园三首》

时间: 2025-01-26 07:20:16

雨後霜前梅欲开,欲开犹嬾雪风催。

一秋不到东园里,从此朝朝暮暮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後霜前梅欲开,
欲开犹嬾雪风催。
一秋不到东园里,
从此朝朝暮暮来。


白话文翻译:

在雨后霜降之前,梅花正要绽放;
虽然想要开放,却懒于迎接雪风的催促。
秋天尚未到来,东园里却没见梅花的踪影;
从今往后,我会日日夜夜来到这里。


注释:

  • 雨後:指雨停后。
  • 霜前:指霜降之前。
  • 梅欲开:梅花即将开放。
  • 欲开犹嬾:想要开放却显得懒散。
  • 雪风催:寒冷的风和雪在催促梅花开放。
  • 一秋不到:这一秋天还没来。
  • 东园:指的是东边的花园。
  • 朝朝暮暮:形容每天早晚,表示频繁的到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开放,常常被用来表现不畏艰难、迎接挑战的精神。此外,梅花也常被用来抒发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采用白话文,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至後与履常探梅东园三首》是杨万里在东园探梅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及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诗中流露出对梅花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孤寂与思虑。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开篇“雨后霜前梅欲开”,描绘出梅花在雨水滋润和霜冻即将来临的时刻,暗示了梅花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接下来的“欲开犹嬾雪风催”,展现了梅花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既有期待又有无奈,仿佛在诉说着生命与环境的微妙关系。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自我反思,提到“一秋不到东园里”,这不仅是对梅花生长环境的描绘,更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梅花未开,似乎预示着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最后一句“从此朝朝暮暮来”,表达了诗人对东园的眷恋,也暗示了他将持续关注梅花的生长,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杨万里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後霜前梅欲开:描绘了梅花即将开放的季节,雨后和霜前的气候条件为梅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欲开犹嬾雪风催:表达了梅花在开放的欲望与外界环境的矛盾,雪和风的存在使得梅花迟迟未能绽放,体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3. 一秋不到东园里:诗人感叹这一秋天还未到来,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4. 从此朝朝暮暮来:表达了诗人将频繁光顾东园,表明他对梅花的喜爱和期待,情感深厚。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梅花的“欲开”和“犹嬾”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梅花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生长隐喻了生命的坚持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代表不屈不挠的精神。
  • 雨与霜:象征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 东园:诗人心灵的寄托之地,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是在什么季节欲开?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人通过梅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喜悦
    • C. 孤独与思念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东园”象征着什么?

    • A. 诗人的家
    • B. 诗人心灵的寄托
    • C. 朋友的聚会
    •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梅花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洒脱与豪放的个性。杨万里的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