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匹马西京路,风尘遇冠军。
姓奇希见世,名美不忘君。
邀笛关山月,登楼海岱云。
相看头尚黑,塞下可邀勋。
白话文翻译:
骑马走在通往西京的路上,风尘仆仆地遇到了这位冠军。
他的姓氏奇特,令人惊讶,名叫美,始终不忘君王的恩德。
邀请他吹笛子,伴着关山的明月,登上高楼,俯瞰海岱的云雾。
我们相对而望,头发尚且乌黑,在边塞还能邀得荣誉。
注释:
字词注释:
- 匹马:单独骑马。
- 西京:指的是长安,即古代的京城。
- 风尘:形容旅途的艰辛与劳累。
- 冠军:指的是武功卓越的人。
- 姓奇:姓氏独特。
- 邀笛:邀请吹笛。
- 海岱云:指海和岱山的云雾。
- 塞下:边塞地区。
- 可邀勋:可以获得荣誉。
典故解析:
- 西京:古代指长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常用以象征繁华和荣耀。
- 关山月:可能暗指在山关之中看到的明月,象征思乡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凯,明代诗人,字子龙,号青山,出身于士族,才华横溢,常以豪放之词见长。他的诗歌多描写壮丽的山河和豪情的豪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元凯的旅途之中,正值他游历西京时,目睹了英雄人物的壮阔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张元凯的《天津遇只都尉秉忠》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对历史的思考。全诗以简单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传达出一种对英雄的赞美与羡慕。开篇“匹马西京路”,便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坚定的形象,骑行在风尘中,体现出一种历经艰辛仍不屈服的精神。接下来提到的“风尘遇冠军”,则将这种艰辛与遇见的荣耀结合,表现出诗人与英雄之间的微妙联系。
在诗中,姓氏的独特与名字的美好相互映衬,暗示了英雄人物的非凡与不凡的品德。“邀笛关山月”,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与英雄共享音乐的美好,展现了对人间情感的渴望与追求。最后的“相看头尚黑”,则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岁月变迁中英雄的理想是否能够长存。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积极向上的,既有对英雄的敬仰,也有对青春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匹马西京路:孤独的骑马行走在西京的路上,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风尘遇冠军:在风尘仆仆中邂逅了英雄,突显了缘分的奇妙。
- 姓奇希见世:姓氏独特,令人惊讶,表现对英雄的赞美。
- 名美不忘君:名叫美,始终不忘君王的恩德,表现忠诚。
- 邀笛关山月:邀请英雄共赏月光,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 登楼海岱云:在高楼上俯瞰,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色。
- 相看头尚黑:两人对视,青春尚存,暗示时光的流逝。
- 塞下可邀勋:在边塞可以获得荣誉,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英雄比作光辉的星辰,象征荣耀。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关山月”、“海岱云”,营造出悠远而清幽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青春时光的珍惜,表现了诗人与英雄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京:象征着历史与繁华。
- 风尘:代表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 冠军:象征着英勇、荣耀与成功。
- 笛、月、云:表达出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D. 成都 -
诗中“邀笛关山月”中,邀请的是谁来吹笛? A. 朋友
B. 英雄
C. 妻子
D. 自己 -
“头尚黑”意味着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忧愁
D. 忘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元凯与王之涣的作品,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但张元凯更注重人与英雄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山河气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