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天马来,南城下盘踞。
前撞古寺钟,后彫谯楼鼓。
我来俯崔巍,山灵相呼舞。
年丰民物熙,细听闾阎语。
白话文翻译:
南山上有天马飞来,停留在南城之下。
前面撞响了古寺的钟声,后面雕刻的鼓楼也在鸣响。
我来到这里俯瞰那崔巍的山峦,山中的灵气仿佛在呼唤着我舞动。
年成丰收,百姓富足,细细聆听街坊邻里的谈话。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山:指南方的山,可能是具体的地名或者泛指南方的山脉。
- 天马:传说中的神兽,象征高贵与非凡。
- 古寺:古老的寺庙,通常代表着历史与文化。
- 谯楼:古代的鼓楼,通常用于报时或召集民众。
- 崔巍:形容山势高峻,雄伟壮丽。
- 山灵:山中的精灵或神灵,代表自然的灵气。
- 年丰:农作物丰收的年份。
- 闾阎:指街坊邻里或村庄的场所。
典故解析:
- 天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天马是祥瑞的象征,常与美好愿望相联系。
- 古寺钟:在古代,寺庙的钟声有着警示和安抚人心的作用。
- 谯楼鼓:鼓楼的声音体现了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节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椅,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题信丰县城门六首》是罗椅在游历信丰县时所作,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年景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山和天马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高远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南城下的景象,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钟声和鼓声相继响起,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节奏感。诗中的“山灵相呼舞”不仅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人们在丰收年景中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年丰民物熙”展现了百姓的富足与安宁,细听“闾阎语”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亲切。整首诗情景交融,悠然自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间烟火气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山天马来:描绘南山的壮丽与神秘,天马的出现象征着美好的愿望。
- 南城下盘踞:南城仿佛被天马守护,增加了地域的神话色彩。
- 前撞古寺钟:钟声的响起,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 后彫谯楼鼓:鼓声则象征着城市生活的活跃与节奏。
- 我来俯崔巍: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感受到自然的伟大。
- 山灵相呼舞:自然的灵气与诗人相互呼应,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年丰民物熙:丰收的年景,民生富足,生活美满。
- 细听闾阎语: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声音,体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山比作神秘的存在,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
- 拟人:山灵“相呼舞”,赋予自然以生命,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使得诗的节奏感更为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展现出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着坚固与永恒。
- 天马:象征着美好愿望与自由。
- 古寺钟:历史的回响,文化的积淀。
- 谯楼鼓:城市生活的活力与节奏。
- 山灵:自然的精髓与灵气。
- 年丰:象征着富饶与繁荣。
- 闾阎:乡土的温暖与人情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山”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山?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山灵相呼舞”中的“山灵”指的是?
- A. 山中的动物
- B. 自然的精华与灵气
- C. 人类的灵魂
- D. 风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年丰民物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担忧
- B. 对丰收和生活富足的喜悦
- C. 对历史的沉重感
-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题信丰县城门六首 其五 民信》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罗椅则强调生活的繁华与丰收的喜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