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樊中登后乐山望千竿园》
时间: 2025-01-11 21:4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瓦绿鱼鳞竹屋低,虹梁高亘绝攀跻。
倒垂柏叶张青盖,乱点薇花簇紫霓。
仙迹当年松化石,祥徵昨夜鹿生麛。
蓬壶咫尺仙凡隔,风动琅玕望欲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竹屋低矮,屋顶如同鱼鳞般的瓦片,虹桥高高横跨,难以攀登。倒垂的柏树叶子如同撑开的青色伞,杂乱的薇花点缀着紫色的光彩。回忆起仙人曾经在此留下的足迹,昨夜的祥瑞之兆是鹿和麋鹿的出现。蓬莱仙境近在咫尺,却隔着人间的纷扰,微风吹动琅玕,令人迷失方向。
注释
- 瓦绿鱼鳞:形容竹屋的瓦片色彩如鱼鳞般的绿。
- 虹梁:指桥梁,形容其高大。
- 倒垂柏叶:指柏树的叶子向下垂落,张开如伞。
- 薇花:一种花,颜色紫艳。
- 仙迹:仙人的足迹,传说中的仙人。
- 祥徵:吉祥的征兆。
- 蓬壶:传说中的仙境。
- 琅玕:一种美石,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冯景,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游览乐山大佛时的灵感所致,反映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仙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仙境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对竹屋和虹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竹屋的低矮与虹梁的高耸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渺小感。接下来的描写中,倒垂的柏叶和点缀其间的薇花,增添了生机与色彩,为静谧的环境注入了活力。
后半部分则引入了仙人的传说和吉祥的征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蓬壶咫尺”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却又因“仙凡隔”而感到无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渴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整,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竹屋低矮,瓦片如鱼鳞般的绿色,给人一种生动的乡村画面。
- 第二句:虹梁高耸,象征着难以到达的理想与目标。
- 第三句:柏树的叶子倒垂,形象地展现出一种覆盖与保护。
- 第四句:薇花点缀,增添了诗的色彩感。
- 第五句:提到仙人的足迹,暗示历史的深厚和文化的传承。
- 第六句:昨夜的祥瑞之兆,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第七句:蓬莱与人间的隔阂,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第八句:风动琅玕,令人迷失,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比喻如“瓦绿鱼鳞”使意象更加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瓦绿: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虹梁: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倒垂柏叶:象征保护与庇护。
- 薇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 仙迹:传达文化的深邃与历史的厚重。
- 蓬壶:象征理想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虹梁”指的是什么?
- A. 桥梁
- B. 树木
- C. 房屋
-
“瓦绿鱼鳞”的意象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竹屋的颜色
- B. 大自然的景色
- C. 诗人的思想
-
诗中提到的“仙迹”主要代表什么?
- A. 仙人留下的痕迹
- B. 自然的美丽
-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冯景的作品与王维的山水诗相比,都有对自然的热爱,但冯景更突出对仙境的向往,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解析》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