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时间: 2025-01-11 21:49:51

一切声,是佛声,檐前雨滴响泠泠。

一切色,是佛色,觌面相呈讳不得。

便恁麽,若为明,碧天云外月华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作者: 释悟 〔宋代〕
一切声,是佛声,檐前雨滴响泠泠。
一切色,是佛色,觌面相呈讳不得。
便恁麽,若为明,碧天云外月华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凡是声音,都是佛的声音,檐前的雨滴声清脆悦耳;凡是颜色,都是佛的颜色,面对面呈现出来,无法掩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追求明了呢?就像碧蓝的天空、云彩以外的月光一样清澈明亮。

注释:

字词注释:

  • :这里指一切声音,强调声音的本质。
  • :指一切颜色,强调颜色的本质。
  • 檐前:指屋檐前,描述环境。
  • 响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觌面:面对面,直接接触。
  • 讳不得:无法遮掩或掩饰。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佛声与佛色,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万物皆有其本质,强调一切音声和色彩都能反映佛的真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悟,宋代高僧,其作品常常融合了佛教思想与诗歌艺术,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盛行时期,社会对佛教的关注和研究日益深入,诗人借此表达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体会。

诗歌鉴赏:

这首《偈》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绘,展示了佛教哲学中的“万物皆一”的思想。诗中的“声”和“色”不仅是自然界的具象,更是佛法的象征。檐前的雨滴声清脆,让人联想到生命中的点滴感悟,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心灵的宁静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尤其是最后一句“碧天云外月华清”,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超然的境界。诗中表达的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使人深思,引发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诗人通过对声音和色彩的探讨,展示了他对万物本质的思考,反映了对生活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切声,是佛声:强调声音的本质,认为所有声音都能反映佛的智慧。
  2. 檐前雨滴响泠泠: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声音的悦耳,象征一种内心的宁静。
  3. 一切色,是佛色:与声音相对应,强调色彩的本质,认为所有色彩都能体现佛的智慧。
  4. 觌面相呈讳不得:强调面对现实,无法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
  5. 便恁麽,若为明:质疑追求明了的必要性,提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6. 碧天云外月华清:以清澈的月光和蓝天作为象征,表达对真理的追求和心灵的清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声音和颜色比作佛的声音和佛的色彩,展示佛教的核心哲学。
  • 对仗:如“声”、“色”的排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绘,探讨了生活的本质与佛教哲理,强调万物皆有佛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象征真实与生命的本质。
  • 雨滴: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细腻。
  • 碧天云外月华:象征超然的境界与真理的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声音和颜色分别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喧嚣
    B. 佛的智慧
    C. 自然的美丽

  2. “响泠泠”这一句主要是用来描述什么? A. 雨滴的声音
    B. 风的呼啸
    C. 鸟儿的歌唱

  3. 诗中“便恁麽,若为明”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追求明了的必要性
    B. 生活的复杂性
    C. 对世事的洒脱态度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释悟的《偈》都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释悟则更注重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释悟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