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渔舟吹笛
作者: 陈霆 (明代)
碧水澄秋,丝纶卷尽斜阳影。
小舟维定,蓼岸西风冷。
横管孤吹,有调无人听。
长江静,眠鸥惊醒。
冲入苍烟暝。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秋水中,渔舟在斜阳的映射下静静地停泊。
小舟稳稳地维持着,河岸的蓼草在西风中显得冷清。
笛声悠扬,却没有听众,唯有孤独的吹奏。
长江静静流淌,沉睡的鸥鸟被惊醒,
飞入苍茫的烟雾之中。
注释:
- 碧水澄秋:清澈的水面,映衬着秋天的景色。
- 丝纶:指渔网,卷尽指收起。
- 小舟维定:小舟稳稳地停靠在水面上。
- 蓼岸:指长江边的蓼草丛生的岸边。
- 横管孤吹:指用笛子独自吹奏。
- 长江静:形容长江的宁静。
- 眠鸥惊醒:沉睡的海鸥被惊动。
- 苍烟暝:指远处的青烟和朦胧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自然之美,情感的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渔舟之行中所作,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点绛唇 渔舟吹笛》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孤独。开篇以“碧水澄秋”引入,描绘出一幅清澈的水面和秋天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小舟的坚定,以及西风吹拂岸边的蓼草,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冷清的氛围。
“横管孤吹,有调无人听”,这句诗中,笛声的孤独感更加强烈,虽有美妙的旋律,却没有听众,这种孤独感与自然的宁静相呼应,形成鲜明的对比。长江静谧的流淌与沉睡的鸥鸟被惊醒的瞬间,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碧水澄秋”:描绘了秋天清澈的水面,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 “丝纶卷尽斜阳影”:渔网收起,斜阳的影子投射在水面上,形成了一种美丽的画面。
- “小舟维定”:小舟静静地停靠在水面,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 “蓼岸西风冷”:蓼草岸边的西风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
- “横管孤吹,有调无人听”:孤独的笛声在空旷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兀,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 “长江静”:长江的水面宁静,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
- “眠鸥惊醒”:沉睡的海鸥被笛声惊动,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冲入苍烟暝”:鸥鸟飞入远处的烟雾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与秋天的清澈相联系,增强意象的美感。
- 拟人:鸥鸟的“惊醒”赋予了生命的动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心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孤独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碧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 小舟:象征孤独与自由。
- 笛声:象征美与孤寂。
- 长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 苍烟:象征遥远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自然的宁静?
- A. 小舟维定
- B. 蓼岸西风冷
- C. 长江静
- D. 眠鸥惊醒
-
“横管孤吹”中“孤”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忧伤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霆
- C. 杜甫
- D. 白居易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 by 李白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渔舟唱晚》与陈霆的《点绛唇 渔舟吹笛》均描绘了渔舟与自然的和谐美。李白更突出渔舟的欢乐,而陈霆则强调孤独的笛声,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