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端阳感成》
时间: 2025-01-27 03:54:05意思解释
满江红 端阳感成
作者: 沈善宝 〔清代〕
原文展示:
死别生离,半年内肝肠寸裂。数恨事菱花萎露,荆枝压雪。痛泪挥残千点雨,孤怀映彻三更月。望霜帏何处觅慈云,悲无极。天中序,蒲榴节。思去岁,伤今日。记西湖竞渡,命题援笔。彩线教搓长命缕,霞觞曾晋延年席。剩孤儿孑影奠杯羹,空呜咽。
白话文翻译:
生死离别让我痛苦不已,短短半年间,我的心肝都快要裂开。想起那些令人心痛的事,如同菱花在露水中枯萎,荆棘压在雪上,痛苦的泪水像千点雨一样挥洒,孤独的心情在三更的明月下映照。我望着霜帷,哪里能找到慈祥的云呢,悲伤无止境。天上正是蒲榴节的时节,想起去年,现在却让我心伤。记得西湖的竞渡,写下的题词仍在心中。彩线编织的长命缕,曾在霞光中举杯庆祝延年。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我,独自对着杯羹,空自呜咽。
注释:
- 肝肠寸裂:形容心中极度悲痛。
- 菱花萎露:指菱角花因露水而凋萎,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荆枝压雪:象征压抑和痛苦。
- 霜帏:指窗帘或帷帐,因霜而显得冷清。
- 蒲榴节:端午节,指传统节日的庆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善宝,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受个人经历和社会变迁的影响,风格多以抒情和感伤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端午节期间,正值诗人经历生离死别的痛苦时刻,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 端阳感成》通过对比生死离别与节日欢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孤独。开头部分,诗人以“死别生离”引入,直白且痛楚的表达出自己面临的情感煎熬,紧接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渲染心境,菱花的凋零与荆枝压雪的意象,充分体现了失去的无奈与悲伤。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欢聚时光,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思去岁,伤今日”。这种时间上的对比增强了孤独感,使得欢庆的节日变成了悲伤的回忆。西湖的竞渡、彩线与霞觞的描写,均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然而如今的孤单与无奈,使得这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诗人在孤独中默哀,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也有对社会节日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死别生离,半年内肝肠寸裂:开篇以痛苦的生死离别直接引入,表明心情的沉重。
- 数恨事菱花萎露,荆枝压雪:用自然景象比喻心中痛苦的记忆。
- 痛泪挥残千点雨,孤怀映彻三更月:泪水的流淌与孤独的思念在夜月下显得尤为清晰。
- 望霜帏何处觅慈云,悲无极:表达对安慰的渴望与无尽的悲伤。
- 天中序,蒲榴节:提及节日,形成欢庆与悲伤的鲜明对比。
- 思去岁,伤今日:回忆去年的快乐,现今却感到无比伤痛。
- 记西湖竞渡,命题援笔:回忆当时的欢乐时光与自己所写的题词。
- 彩线教搓长命缕,霞觞曾晋延年席:对美好时光的缅怀,象征着长久与幸福。
- 剩孤儿孑影奠杯羹,空呜咽:最后的孤独与无奈,令人心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肝肠寸裂”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 对仗:如“死别生离”与“痛泪挥残”,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菱花和荆枝的描写,使自然景象承载了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生死离别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与青春的逝去。
- 荆枝:象征苦难与压抑。
- 三更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蒲榴节:象征节日的欢庆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蒲榴节”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痛泪挥残千点雨”中的“痛泪”指的是?
- A. 欢乐的泪水
- B. 悲伤的泪水
- C. 感动的泪水
-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 A. 欢乐
- B. 痛苦
- C.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失去的哀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感情上也有对往日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