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嗣勋签书昭庆军幕》

时间: 2025-02-04 15:50:30

当时一万言,亲擢自临轩。

况有从前例,难辞不次恩。

下峰云带寺,震泽水浮村。

多少闻名者,争来识状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时一万言,亲擢自临轩。
况有从前例,难辞不次恩。
下峰云带寺,震泽水浮村。
多少闻名者,争来识状元。

白话文翻译:

当时我写了万言书,亲自被选拔在朝廷之上。
更何况还有前人的例子,难以推辞这份恩惠。
下山的峰峦上云雾缭绕,震泽的水面映照着村庄。
有多少闻名的人,争相前来识别状元。

注释:

  • 万言:指长篇大论的文章或辞章。
  • 亲擢:亲自提拔、选拔。
  • 临轩:指朝廷之上,或指接受朝廷的召见。
  • 从前例:指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
  • 难辞:难以推辞或拒绝。
  • 下峰:山峰的下方。
  • 云带寺:寺庙被云雾环绕的景象。
  • 震泽:指震泽(今属江苏省)的地名。
  • 状元:科举考试中第一名的称号。

典故解析:

“状元”是科举制度中对考试第一名的称谓,象征着高人一等的地位和光辉的前途。诗中提到的“从前例”可以指历史上许多成功的状元,他们的经历往往会成为后人追赶的目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998年-约1058年),字子干,号白云,宋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以简练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翁卷为赵嗣勋送行所作,赵嗣勋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正要前往昭庆军幕任职。诗中表达了对他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科举人才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对人才的渴望。首联“当时一万言,亲擢自临轩”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对赵嗣勋才能的高度认可与期望。接下来的“况有从前例,难辞不次恩”,则通过历史的借鉴,强调了责任与使命,暗示着未来的挑战和荣誉。

下联中的“下峰云带寺,震泽水浮村”则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人文情怀的关注。最后一句“多少闻名者,争来识状元”,不仅揭示了状元的光辉,更反映了那种求知若渴的氛围,显示出科举考试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

整首诗既有对个人前途的祝福,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深刻观察,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崇尚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时一万言,亲擢自临轩:表达了作者对赵嗣勋的认可与祝贺,暗示其才华得到重用。
  • 况有从前例,难辞不次恩:提及历史上成功的状元,强调责任重大,无法推辞。
  • 下峰云带寺,震泽水浮村: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构建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 多少闻名者,争来识状元:展现了社会对状元的关注与追逐,表现了对知识和才华的尊重。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与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前后对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如“当时”与“从前例”的对比,强调了才华与责任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才的尊重与期望,表达了对赵嗣勋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与成就的崇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风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着崇高与理想。
  • 云雾:代表着变化与机遇。
  • 水面:象征着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实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状元”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第一名
    B. 军队的将领
    C. 诗歌的作者
    D. 书法家

  2. 下句“下峰云带寺”中“云带”意指什么? A. 阴雨天气
    B. 云雾缭绕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震泽”是指哪里? A. 山名
    B. 地名
    C. 河流
    D. 城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翁卷的这首诗更加关注个人的成就与期望,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无奈。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后者则是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翁卷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