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廨面挹重湖结楼以收逸放之景扁以清斯诸友》
时间: 2025-04-29 01:39:27
宁饮三斗水,不揖褦襶子。
宁食三斗葱,不踏龙断市。
伯夷圣之清,饿死不受滓。
死犹清可为,况乃未必死。
几人浊恶海,鸡鸣为利起。
魏其武安门,洒削胃脯氏。
揶揄首阳山,自伐我计是。
使清能死人,浊者亦死耳。
官居寂寞滨,不堕闤闠裹。
嚚尘一关隔,宛在水中沚。
楼居得未有,鉴影时自喜。
天空塔戴角,湖斂沙脱觜。
乌桕重量有阴,芙蕖淡秋蕊。
鹭点横烟稠,雁掠断云驶。
山缺女墙转,林斜僧屋倚。
江流在何许,危墙出半指。
长堤苔痕平,尽日无步屣。
有人为我来,寒冰照人只。
鸥盟以要之,相对弄清泚。
明月不满掬,一漱霜入齿。
}葹菉薋盈室,为君种兰宦。
户服艾盈腰,为君揽荃芷。
吾非好独清,浊亦君所耻。
千丈一寸浑,清恐不如此。
出门歌濯缨,声节中宫徽。
西风骑两鹄,碧落绝万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宁饮三斗水,不揖褦襶子。宁食三斗葱,不踏龙断市。伯夷圣之清,饿死不受滓。死犹清可为,况乃未必死。几人浊恶海,鸡鸣为利起。魏其武安门,洒削胃脯氏。揶揄首阳山,自伐我计是。使清能死人,浊者亦死耳。官居寂寞滨,不堕闤闠裹。嚚尘一关隔,宛在水中沚。楼居得未有,鉴影时自喜。天空塔戴角,湖斂沙脱觜。乌桕重量有阴,芙蕖淡秋蕊。鹭点横烟稠,雁掠断云驶。山缺女墙转,林斜僧屋倚。江流在何许,危墙出半指。长堤苔痕平,尽日无步屣。有人为我来,寒冰照人只。鸥盟以要之,相对弄清泚。明月不满掬,一漱霜入齿。葹菉薋盈室,为君种兰宦。户服艾盈腰,为君揽荃芷。吾非好独清,浊亦君所耻。千丈一寸浑,清恐不如此。出门歌濯缨,声节中宫徽。西风骑两鹄,碧落绝万里。
白话文翻译
宁愿喝三斗水,也不向愚蠢的人鞠躬。宁愿吃三斗葱,也不去市场争利。伯夷是圣人中的清高者,宁愿饿死也不受污浊。即使死也要清白,何况未必会死。多少人为了利益早起,像魏其、武安那样的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嘲笑首阳山的伯夷,自以为聪明。如果清高能让人死,那么污浊也会让人死。在寂寞的官邸,不陷入世俗的纷扰。尘世的喧嚣被一道关卡隔开,宛如在水中之洲。在楼上居住,欣赏美景,时常自我陶醉。天空高远,塔尖如角,湖水清澈,沙滩显露。乌桕树下有阴凉,荷花淡雅如秋蕊。鹭鸟点缀在烟雾中,雁群划过断云。山峦间女墙转动,树林斜倚着僧屋。江流在哪里,危墙只露出半截。长堤上苔痕平滑,整天无人行走。有人为我而来,寒冰般清澈。与鸥鸟结盟,相对而坐,清澈如水。明月不足以捧起,一口漱水如霜入齿。满室兰花,为你种植。腰间挂满艾草,为你采摘荃芷。我不是喜欢独自清高,污浊也是你所不齿的。千丈之高,一寸之浑,清高恐怕不过如此。出门歌唱,声音和谐如宫中乐曲。乘风骑着两只天鹅,穿越碧空万里。
注释
- 褦襶子:愚蠢的人。
- 龙断市:争利的市集。
- 伯夷:古代清高之士,宁死不受污浊。
- 魏其武安门:指魏其侯和武安侯,古代贪利之人。
- 洒削胃脯氏:指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
- 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之地。
- 闤闠:市集的喧嚣。
- 嚚尘:尘世的喧嚣。
- 水中沚:水中之洲,比喻清静之地。
- 乌桕:一种树木。
- 芙蕖:荷花。
- 鹭点横烟稠:鹭鸟在烟雾中点缀。
- 雁掠断云驶:雁群划过断云。
-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 危墙:高墙。
- 步屣:行走。
- 鸥盟:与鸥鸟结盟,比喻隐居。
- 清泚:清澈。
- 葹菉薋:兰花。
- 兰宦:种植兰花。
- 艾:一种植物。
- 荃芷:香草。
- 濯缨:洗涤帽缨,比喻清高。
- 宫徽:宫中的乐曲。
- 骑两鹄:骑着天鹅。
- 碧落: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比清高与污浊,展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清高与污浊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乌桕重量有阴”、“芙蕖淡秋蕊”等,描绘了一幅清静自然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的“宁饮三斗水,不揖褦襶子”等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宁饮三斗水,不揖褦襶子:宁愿喝三斗水,也不向愚蠢的人鞠躬。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宁食三斗葱,不踏龙断市:宁愿吃三斗葱,也不去市场争利。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伯夷圣之清,饿死不受滓:伯夷是圣人中的清高者,宁愿饿死也不受污浊。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死犹清可为,况乃未必死:即使死也要清白,何况未必会死。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几人浊恶海,鸡鸣为利起:多少人为了利益早起,像魏其、武安那样的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魏其武安门,洒削胃脯氏:指魏其侯和武安侯,古代贪利之人。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揶揄首阳山,自伐我计是:嘲笑首阳山的伯夷,自以为聪明。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使清能死人,浊者亦死耳:如果清高能让人死,那么污浊也会让人死。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官居寂寞滨,不堕闤闠裹:在寂寞的官邸,不陷入世俗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嚚尘一关隔,宛在水中沚:尘世的喧嚣被一道关卡隔开,宛如在水中之洲。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楼居得未有,鉴影时自喜:在楼上居住,欣赏美景,时常自我陶醉。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天空塔戴角,湖斂沙脱觜:天空高远,塔尖如角,湖水清澈,沙滩显露。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乌桕重量有阴,芙蕖淡秋蕊:乌桕树下有阴凉,荷花淡雅如秋蕊。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鹭点横烟稠,雁掠断云驶:鹭鸟点缀在烟雾中,雁群划过断云。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山缺女墙转,林斜僧屋倚:山峦间女墙转动,树林斜倚着僧屋。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江流在何许,危墙出半指:江流在哪里,危墙只露出半截。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长堤苔痕平,尽日无步屣:长堤上苔痕平滑,整天无人行走。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有人为我来,寒冰照人只:有人为我而来,寒冰般清澈。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鸥盟以要之,相对弄清泚:与鸥鸟结盟,相对而坐,清澈如水。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明月不满掬,一漱霜入齿:明月不足以捧起,一口漱水如霜入齿。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葹菉薋盈室,为君种兰宦:满室兰花,为你种植。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户服艾盈腰,为君揽荃芷:腰间挂满艾草,为你采摘荃芷。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吾非好独清,浊亦君所耻:我不是喜欢独自清高,污浊也是你所不齿的。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千丈一寸浑,清恐不如此:千丈之高,一寸之浑,清高恐怕不过如此。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出门歌濯缨,声节中宫徽:出门歌唱,声音和谐如宫中乐曲。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西风骑两鹄,碧落绝万里:乘风骑着两只天鹅,穿越碧空万里。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清高与污浊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 比喻:如“乌桕重量有阴”、“芙蕖淡秋蕊”等,通过比喻描绘了自然景物。
- 拟人:如“山缺女墙转”、“林斜僧屋倚”等,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高与污浊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乌桕重量有阴”、“芙蕖淡秋蕊”等,描绘了一幅清静自然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桕:一种树木,象征清静。
- 芙蕖:荷花,象征清高。
- 鹭点横烟稠:鹭鸟在烟雾中点缀,象征清静。
- 雁掠断云驶:雁群划过断云,象征清高。
-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象征清静。
- 危墙:高墙,象征清高。
- 步屣:行走,象征清静。
- 鸥盟:与鸥鸟结盟,象征清高。
- 清泚:清澈,象征清高。
- 葹菉薋:兰花,象征清高。
- 艾:一种植物,象征清高。
- 荃芷:香草,象征清高。
- 濯缨:洗涤帽缨,象征清高。
- 宫徽:宫中的乐曲,象征清高。
- 骑两鹄:骑着天鹅,象征清高。
- 碧落:天空,象征清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宁饮三斗水,不揖褦襶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物质享受 B. 追求清高生活 C. 追求世俗名利 D. 追求权力地位
-
诗中“伯夷圣之清,饿死不受滓”中的“伯夷”是指谁? A. 古代清高之士 B. 古代贪利之人 C. 古代隐士 D. 古代诗人
-
诗中“乌桕重量有阴,芙蕖淡秋蕊”中的“芙蕖”是指什么? A. 荷花 B. 梅花 C. 菊花 D. 兰花
-
诗中“鸥盟以要之,相对弄清泚”中的“鸥盟”比喻什么? A. 隐居 B. 争利 C. 清高 D. 污浊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清静山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洪咨夔《冷廨面挹重湖结楼以收逸放之景扁以清斯诸友》: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物,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执着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诗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