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评事赴省试》

时间: 2025-02-04 15:40:33

早年通法后,已是立朝身。

更道明经好,须为擢第人。

马寒村驿暮,灯暖帝城春。

花气多时节,高门有贺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徐评事赴省试
翁卷 〔宋代〕
早年通法后,已是立朝身。
更道明经好,须为擢第人。
马寒村驿暮,灯暖帝城春。
花气多时节,高门有贺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徐评事赴省试的祝福和期待。诗的开头提到,早年通过了科考,已经有了在朝廷任职的身份。接着说,更应该重视明经科目的考试,因为这将有助于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诗中描绘了傍晚在马寒村驿的情景,灯光温暖,映照着帝城的春天。最后提到花香四溢的时节,高门大户中有许多贺喜的宾客,预示着美好的前景。

注释:

  • 通法: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 立朝身:指在朝廷中任职。
  • 明经:指明经科,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
  • 马寒村驿:马寒村的驿站,指诗人送别时的地点。
  • 贺宾:前来祝贺的人,通常指庆祝考试成功的人。

典故解析:

“马寒村驿”可能是指当时的一个驿站,象征着旅途的开始与结束。而“高门有贺宾”则暗示了成功的喜悦与社会地位的提升,常用于祝贺考试成功或升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卷,字季陵,号澹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常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事。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徐评事赴省试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宋代,赴省试是士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开头两句通过个人经历的回顾,传达出对科举的重视和对人才选拔的期待。接下来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即将到来的春天与未来的美好,希望徐评事在这次考试中能有良好的表现。诗歌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最后一句用“高门有贺宾”揭示了成功后的喜悦,暗示着未来的美好前景。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早年通法后:表明作者曾经通过科举,获得官职。
    2. 已是立朝身:强调他已经在朝廷中任职,体现出对自身成就的自豪。
    3. 更道明经好:提到明经科的重要性,暗示应更加重视。
    4. 须为擢第人:表达选拔出人才的期望。
    5. 马寒村驿暮:描绘出送行的场景,是在傍晚时分。
    6. 灯暖帝城春:温暖的灯光映照着春天的帝城,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7. 花气多时节:春天的花香四溢,富有生命力。
    8. 高门有贺宾:预示成功后,家中会有许多来贺的人,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春天、灯光、花香等意象,传达出温暖与希望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即将赴省试的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以及对前途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 马寒村驿:象征着旅途和离别。
  • 灯暖: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 花气: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高门:象征着成功与社会地位的提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经”是指什么? A. 一种诗歌形式
    B. 一种科举考试
    C. 一种书法
    D. 一种哲学思想

  2. 诗中“马寒村驿”指的是? A. 一座城市
    B. 一个驿站
    C. 一种交通工具
    D. 一种饮食

  3. “高门有贺宾”意味着什么? A. 生活贫困
    B. 取得成功后有许多祝贺的人
    C. 朋友的离别
    D. 自然景观的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语言更为豪放,情感更为激昂;而翁卷的《送徐评事赴省试》则显得更为细腻与温婉,两者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感风格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翁卷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