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钤辖馆使王公》
时间: 2025-02-04 15:2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任坤维报政成,紫泥恩诏下神京。
摇鞭有客添归兴,折柳何人不怆情。
杜宇江山经鸟道,海棠池馆忆龟城。
尊前执手难收泪,投分从来比弟兄。
白话文翻译:
再次被任命在坤维(指中央政府)报答政绩已成,紫泥的恩诏已送到神京(指京城)。
摇动马鞭的客人更添归乡的兴致,折柳的情景让多少人感到伤感。
杜宇(杜鹃鸟)在江山间飞翔,海棠花和池馆让我怀念龟城(指故乡)。
在酒杯前握手却难以止住泪水,情谊从来就像兄弟一样深厚。
注释:
- 坤维:指代中央政府。
- 紫泥:指皇帝的诏书,紫泥为古代封印材料。
- 神京:指京城,即当时的首都。
- 摇鞭:指骑马行走,寓意出行。
- 折柳:古时送别时折柳枝,象征离别之情。
- 杜宇:杜鹃鸟,春天时鸣叫,象征思乡。
- 龟城:可能指作者的家乡或某个特定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靳宗,宋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不多,但其诗作多反映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友人离别的感慨,风格典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王公出任新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离别的不舍,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及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送钤辖馆使王公》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诗,诗中融入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离别情感的细腻刻画。首联通过“再任坤维报政成”引入话题,直截了当地表明了王公即将担任的职务,体现出一种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和期望。接下来的“摇鞭有客添归兴”,则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现出送别者心中对友人远行的复杂感情。折柳送别的传统习俗,成为了离别情绪的象征。
诗中后两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杜鹃鸟的鸣叫与海棠花的美丽相映成趣,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浓烈。最后一句“尊前执手难收泪”,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谊与不舍之情,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再任坤维报政成:再次被任命在中央政府,报答之前的政绩已成。
- 紫泥恩诏下神京:皇帝的恩命已送到京城。
- 摇鞭有客添归兴:骑马的客人更添归乡的兴致。
- 折柳何人不怆情:折柳送别,谁能不感到伤感。
- 杜宇江山经鸟道:杜鹃鸟在江山间飞,象征思乡。
- 海棠池馆忆龟城:海棠花和池馆让我怀念家乡。
- 尊前执手难收泪:在酒杯前握手,却难以止住眼泪。
- 投分从来比弟兄:友谊的深厚犹如兄弟般情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摇鞭有客添归兴,折柳何人不怆情”,前后句结构相似,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友谊比作兄弟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杜鹃、海棠等,营造出浓厚的离愁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乡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不舍之情。
意象分析:
- 杜鹃:象征思乡与离别。
- 海棠:美丽而脆弱,象征对过往的怀念。
- 柳:折柳送别的传统象征,寓意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
诗中提到的“折柳”寓意是什么? A. 赠送礼物
B. 送别之情
C. 思乡之情
D. 友谊的象征 -
诗中“尊前执手难收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不舍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以送别为主题,表现出不舍的情感,但更多的是豪放与洒脱,而靳宗的诗则更加细腻,情感更加沉重。两首诗虽同为送别,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